培養創造性思維的20個技巧

2016-08-18 23:13:38

10、形象思維。一 定要試著用圖形表達各種意思,因為形象思維能夠再現事物原型,能輕易發現言語容易遺漏的空間細節和時空邏輯矛盾。所以,想問題的時候,不妨多畫畫圖,建立 模型,用想像力去彌補思維空缺。你也可以用形象去類比,想象一下它象什麼,內部可能是什麼樣的結構,換個角度想象一下,又會是什麼結果呢?或者,建立一定 的符號,進行邏輯運算,也可以很直觀地理解問題,發現矛盾。

11、關註矛盾。問題就是機會,不應逃避,而應把它當成取得突破的機遇。每次遇到困難,你最好問問自己,是不是裡面暗藏什麼機制性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棄,先記下來再說,然後盡可能提出各種設想,逐個加以分析排除。

12、數學化。對 任何事,要嘗試建立數學模型去量化、標準化。畢竟世界上很多事還無法量化,這實際上既是挑戰,也是發揮創造力的機遇。比如生物醫學,目前很難量化,但某些 方面卻又存在數量關系,很多人就不考慮這種關系,做的研究就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十幾年前,彼箱子就喜歡問一個細胞裡到底有多少特定的某種蛋白分子, 這種蛋白與其它分子定向結合的幾何幾率到底有多大,某一種蛋白量的變化對最後效應又會有多大影響,並提出好幾種量變模型,而且這些模型是可以設計實驗驗證 的。可是生物醫學界一直就很少有人考慮這些問題,現在也隻是慢慢被人意識到,說明本人的想法還是超前的。

13、預測未來。你 可以想象一下,20年後人們會怎樣生活和工作,然後把目標聚焦到具體領域,細化一下,這些預測結果就可以作為你研究要達到的目標。比如計算機行業,未來肯 定是功能大整合,一臺掌上電腦就可以滿足你幾乎所有的信息處理工作,比如打電話、看電視、上網、教育、咨詢、服務、儀器控制等等。所以,這個行業的一個創 新就是不斷整合,今天有iPhone、iPOD,明天就可能有i100,後天就可能有iALL,做飯、看孩子這樣的事幾個按鈕就可以控制。那現在的任務就 是圍繞這些去開發,去完善,要做出比iPOD功能更多更好的產品應該是一種必然。對於其它領域,思想也是可以超前的,比如人體那麼多奧秘,有些很少人問 津,雖然技術上相當困難,但也不是不可能設計實驗進行研究的,至少可以確定為目標,可以一步一步往前摸索。也隻有這樣,你的思維才能超過別人,才有可能取 得大的突破。

14、關註最新技術最新思想。新技術新思想實際上就是創造力的最佳生長點,一定要敏銳地把 握最新信息,瞭解前沿動態。彼箱子對新事物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我創新的機會,一定要琢磨一番,是不是自己可以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或者拓展開來,為我所 用。即使這樣的想法沒什麼實際價值,也要把它記下來,權且作為一種思維訓練。所以,越是自己不明白的,越要去接觸它,不能完全由著興趣(喜好有時候就是一 種思維定勢)。因為新技術必定不完善,有太多值得拓展的空間,獲得新想法的幾率更高。

15、邏輯推演。讀 書的時候,我的一位導師曾經讓我無拘無束想各種問題,鼓勵我大膽設想,先不考慮任何技術可行性,或者是不是荒誕不經,先根據已有材料建立假說再說,然後大 膽推演,尋找證據,不斷改進。沒有證據的,就用想象來填補,留一個空缺。比如,假定自己的模型正確,它必定會有很多衍生特征,可以分解它的這些特性設計實 驗進行驗證。假定它不正確,在驗證的過程中自然也會瞭解很多信息加以修正。所以,一定先要有模型或假說,不管對不對,有總比沒有好。有瞭之後就要不斷推 演,分解細化。所以那時長進最快,學到很多東西,也提出很多自己都覺得驚奇的設想。

16、哲學思考。學 點哲學總是有好處的,因為哲學是歸納的結果,具有普適性,下意識地用哲學思想去分析具體問題,往往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質,觸發靈感。比如要學會辯證、系 統、動態地分析問題,從不同層次分析系統要素,研究其結構特性和信息調控機制。也可以從具體研究對象由此及彼地推廣應用,甚至上升到更高層次或哲學層次。 有些人很反感哲學,以為學不學無所謂,其實這也是一種感情用事的定式,因為關鍵是你會不會用,或者你用瞭還以為沒用。比如,生物學傢學點耗散結構等哲學思 想,就可能會去思考生命現象中的自組織機制,研究自組織中心,猜測系統運作機制,所以他就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