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5:32
7. 盡早結成夥伴關系
Form partner relationships early, even if informal.
與其他公司結成夥伴關系,通常在短期內不會有明顯效果,而且這種關系也不受你控制。但是從長期看,這種做法確實有一些潛在的優點。每一個合作夥伴,都會給你帶來更多與外界的聯系渠道、更豐富的營銷手段、幫你發現潛在的競爭者,甚至最終可能成為收購你的人。
由於我們過於自信,沒有將發展合作夥伴放到優先地位,導致錯過瞭與CBS、FremantleMedia和GSN這樣的電視網發展更緊密關系的機會。它們後來表示,如果有更多的合作、更瞭解我們的價值的話,可能會出錢收購我們。
我學到的一點,就是非正式的關系有時也很有用,而且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建立。單純地拜訪一下其他公司的決策者,都有助於發展雙方之間的關系和善意。
8. 你總是會低估支出
Plan costs conservatively and err on the side of raising too much.
我真的覺得,如果有更多的資金,我們的結局可能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就能嘗試更多的策略瞭。雖然我們做瞭一個很詳細的預算,但是還是大大低估瞭支出。 下一次,我們一定會多瞭解一些成本的真實情況後,再做預算,並且在籌集資金的時候,金額一定要超過預算的金額。這也有助於節約你的時間,不必急著進行下一 輪融資。
雖然預算的第一稿一定錯得離譜,但它還是有用的,你並沒有浪費時間。它能幫助你對經營活動的每一個方面,有一個大致的估計,判斷你的商業模式是理智多於瘋狂,還是瘋狂多於理智。
9. 不做沒有其他選擇的談判
The key to negotiating is having options.
我聽到的最有用的單個建議,是這樣一句話:“永遠保持多種選擇。”(Always have options.)
作為創始人和CEO,我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談判。選擇風險投資者是談判,雇傭員工是談判,簽署商業協議是談判,支付供應商是談判,甚至公司內部談 論技術問題也是談判。最好的讓對方服從的方法,就是明示或暗示,你有多種選擇,不一定非同他談不可。選擇不用多,兩個就夠瞭。如果你隻有一條路可走,非跟 對方談成不可,你就等著被修理吧。(Being at the mercy of a lone option is a recipe for getting screwed.)
對於談判,我的經驗是:
* 參與談判的決策人越多,整件事情就越值得談判。
* 如果你聽到有人說“這是不可談判的”,卻又說不出理由,這就表明你應該找他的上司談判。
* 禮貌地向對方暗示,你比他們有更多的耐心。
* 銷售人員通常更容易被說服,因為他們更善於社交,而且收入與銷售額掛鉤。
10. 知易行難
Knowing isn’t enough.
你知道我最喪氣的是什麼事嗎?
那就是以上九點,大部分我在創業之前就知道,可是最終還是在它們上面栽跟頭瞭。在創立PlayCafe之前,我已經在創業公司中工作瞭10年(雖然 作為CEO這是第一次)。要是二年前看到上面這些文字,我的想法一定同你們中很多人現在的想法相同:“又是老一套,毫無新意。”
對於我來說,真正嶄新的體驗,就是我非常痛苦地體驗到瞭“知”與“行”之間的鴻溝。在矽谷這個地方,到處都會有人給你忠告,但是就像外科醫生一樣, 不親自去開刀,是不會學會做手術的。我覺得,一定要有很多第一手經歷,你才發現現實是那麼復雜,充滿瞭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人提忠告的時候,都會說:“隻 有等到你有麻煩瞭,才會明白我說的意思。”是的,知識來自於積累,經驗是用高昂代價換來的。
天底下有各種互相矛盾的建議,比如一些人說“要多瞭解客戶的需求”,另一些人卻說“首先立足於你自己的需求”;一些人說“不要融資太多”,另一些人卻說“不要融資太少”。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也許這取決於不同的情況,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他人的建議不像軟件的代碼那樣,保證能夠運行。它們更像地圖上的坐標,你必須受過訓練,而且在有參照物的情況下,才能幫到你。我希望,我的這次失敗能夠使得我(還有你)離成功更近一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