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是凱奇大叔的電影,那就一定要看一下瞭,盡管尼古拉斯·凱奇近些年的影片除瞭《戰爭之王》也是在沒有太拿得上臺面的作品。
在看《Knowing》的預告片之前,由著這個名字就不由得聯想起他去年的影片《Next》瞭,難道凱奇大叔預知未來還不過癮,還要繼續未卜先知嗎?不過當真看下去,卻發現原來是完全不同的類型片。夾雜驚悚、科幻和宗教的形態於一身,由凱奇這個並不算英雄的父親試圖揭開預言的謎團,尤其是那種對孩子的愛所迸發出的勇氣和力量,又讓人不得不聯想起湯哥的《世界大戰》來。
這個世界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是一系列的不可知的化學反應和錯誤所形成的現在,還是命運所主宰?這 個問題實在是太沉重瞭,沉重的用一部影片來講述實在是要丟掉票房的,所以編劇幹脆將答案就交給上帝瞭吧。影片帶著濃厚的“天啟”風格,可能會被某些影迷批 評宗教意識形態(在豆瓣上的評論大傢最有爭議的也是這一點~),但這也是一個有關闡釋的問題,對於某些人而言或許希望是上帝的天使之光拯救人類的未來,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不過是高級智慧對低等生命的悲 憫,但不管怎樣,最後出現的新世界以及遠遠的那顆樹,不都宣示這是人類的另一個伊甸園嗎?
相對於整個故事的情節而言,從影片開始就環環相 扣、不斷深入的解謎過程實在是一種累贅,這些解謎的過程和謎底似乎沒有任何關系,沒有這個過程結局也是一樣在發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命運!那墜毀的飛機、 沖出軌道的地鐵隻是平添瞭影片震撼人心的力量,人類在面對災難的無辜與無助顯得那麼真實,讓我們打心眼裡感到寒,要說溫暖也隻在父子和母女之間的親情中才 能尋覓瞭。“你和我,永遠在一起”,以及結尾時一傢人緊緊的擁抱,都讓我們相信無論面臨怎樣的災難,因為有著血脈相連的親情和愛,我們無所畏懼。因著愛他們可以犧牲一切,盡管這種犧牲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並且永遠改變不瞭結局,因為這種愛,無論是上帝抑或其他神明也要為之憐惜吧。
一開始的時候,我不太明白預告片裡為什麼說Knowing is everything, 在我看來分明Knowing is nothing嘛。但細細回想,這句話有飽含深意瞭。
補充知識和疑問:
在聖經中,先知是能夠聽到神話語並且將所聽到的命令和預言傳遞給眾人的人,但是他也無力改變神對某個人或某個民族的興旺或衰微的計劃。而這一點,正是本影 片的主線--神對人類的末世有一個不可逆轉的計劃,大部分人完全無法探知和瞭解這個計劃而盲目的生活著;而極少部分知道瞭這個計劃的人,也無法通過自己的 能力去改變一切(計劃或者他人的思想),他們可以做的是接受事實,"if it's the time, it's the time.",這不是消極的接受,而是積極的面對。黑衣人是天使 ,黑衣人的造型的確非常雷人,完全不像早期天主堂壁雕上的天使,讓人感覺更像是惡魔,他們偷偷的出現,偷偷的遞給Caleb黑色小石頭(不知道這些小黑石是用來幹什麼的?)。 Everyone Else :Lucinda女士死前在她的床板下寫瞭許多Everyone Else就是她小時候寫的那張紙中最後兩個字母EE。本來後邊的四字數字是事情發生的經緯度,而最後這一次,是全球人類的滅亡,沒有經緯度瞭。意思就是: 人人都要死!讓我忽然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小孩子能聽到天使的聲音,但他的父親聽不到。 兩個小孩子跟天使被接上天:是末世論中的“被提”。這是說一部分人沒有經歷死亡,就回去天堂瞭。那些藍色飛行物從不同的地方升起,它們是不是人類的諾亞方舟?劇終的那棵樹是生命樹,世界的終結是生命樹,永遠的生命(讓我想起瞭魔獸裡的世界之樹~)。為什麼這些知道要來之事的人不把這些事情告訴更多的人呢?有些人會問以上的問題,可是,我的問題是:“即使這些人把他們所知的這些未來之事告訴人,又有多少人信呢?”影片中也出現過類似的場景,比如大傢都認為Lucinda是一個“神秘的瘋”孩子。太多的隱喻對於沒有信仰經歷的人來說是多麼難理解的事情啊。這樣的話,美國人應該看成瞭一部Fiction film,中國人應該成瞭一部無厘頭的雷人影片。總之,這個世界末日隻是憶想、假設罷瞭,因為真正的世界末日是無人知曉的。“在《2012世界末日》裡男主角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說瞭句類似的話,“Whatever happens, we hosted together”(英文不好,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預告片裡2分4秒時出現太陽被黑影遮住的鏡頭和音樂,讓人不由得想到《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