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10:39
為什麼說“人們傾向於過早地賣出賺錢的股票,而長期持有虧錢的股票。”?華爾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場由兩種力量推動,一種是貪婪,一種是恐懼。投資的目 的是賺錢,可是投資一定可以賺錢嗎?如果可以賺錢,那麼可以賺多少錢呢?對這兩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實際上是代表瞭完全不同的投資動機;不同的投資動機帶來 的是不同的投資行為;不同的投資行為對應不同的投資心理。今天推薦一篇文章,聊聊投資中常見的一些心理誤區。
先從巴菲特的一次講話開始吧:
巴菲特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投資的誤區,指出有些人並非認為整個市場會繁榮,他們隻是認為他們能夠從剩餘當中挑選出勝利者。他解釋說,雖然創新可能讓世界擺脫貧困,但是歷史上創新的投資者後期都沒有以高興收場。以下是他的原話:
“這張幻燈片隻有列示半頁內容,而這些內容來自於一張長達70頁的清單,裡面包括瞭美國所有的汽車公司。”他在空中晃瞭晃那張完整的清單。“這上面有 2000傢汽車公司:汽車是20世紀上半葉最重大的發明。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瞭巨大的影響。如果你在第一批汽車誕生的時代目睹國傢是如何因為汽車而發展起 來,那麼你可能會說,“這是我必須要投資的領域。” 但是,在幾年前的2000多傢汽車企業中,隻有三傢企業活瞭下來。而且,曾幾何時,這三傢公司的出售價格都低於其賬面價值,即低於當初投入公司並留存下來 的資金數額。因此,雖然汽車對美國產生瞭巨大的正面影響,但卻對投資者產生瞭相反的沖擊。”
在這新模式,新概念興起的互聯網時代,被稱之為web2.0,web3.0的黎明時刻,巴菲特的講話是否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呢?
接下來,看看徐鵬發表在《上海證券報》上的文章:
第一個誤區:過分自信與控制性幻覺。
一項專業調查顯示:82%的駕齡超過一年的司機認為自己超出一般水平。很顯然,大部分人高估瞭自己的水平。而對2499位創業者的深度采訪發現:82%認為自己的企業一定會成功,而隻有39%的人認為別人的企業也會跟他們一樣成功。這就是難以避免的過分自信。
在硬幣拋出前下註是幾乎所有賭場的規矩。比如玩骰子猜大小,賭場老板們發現賭徒在搖骰子之前下註,明顯比骰子搖完之後下註要大得多。當投資人作出投資決策時,他會認為自己對未來的事情有足夠大的把握,似乎自己可以掌握未來的變化。而實際上你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控制能力,隻是因為自己參與其中,你便認為自己有瞭控制能力。這是一種過分自信導致的控制幻覺。
實際投資中,過分自信與控制幻覺至少導致三個問題:
首先是頻繁交易。把我們在2007年的股票交割單打印出來看看吧。我們高估信息的準確性和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導致頻繁交易。不但提高瞭交易成本,也導致我們更容易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不能充分分散化投資:因為過於自信,導致集中投資,風險集中。投資大量地集中於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完全失去瞭對於大類資產配置的把握。包括基民,去年將 絕大多數的資產集中於股票基金一種投資品種上,即便不考慮後期的市場行情到底如何變化,從資產組合、風險管理等任何一個角度,這種做法本身是不合理的。
選擇性過濾:隻願意接受支持自己判斷的信息,而過濾掉不支持自己的判斷的信息,導致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市場每天都存在多空爭奪,看空看多各有理由,資 本市場隨時如此,但是堅決看多的人往往忽視掉看空的理由,即便這些理由非常明顯。原因何在?過分自信和控制幻覺導致的對於信息的選擇性過濾。
第二個誤區:驕傲與遺憾心理
人們會避開導致遺憾的行為,而去追求自以為好的行為。遺憾就是當人們認識到以前的一項決定被認為是糟糕的時候情感上的痛苦;自豪是當人們認識到以前的一項決策被認定是正確的時候引發的情感上的快樂。
舉個例子:幾個月以來你一直購買相同的一組彩票號碼,朋友建議你選擇另外一組號碼,你會改變嗎?其實,任何一個人都知道兩組號碼的中獎概率是一樣的。
可能的情況有四種,更改號碼原號碼中獎、更改號碼新號碼中獎、不更改號碼原號碼中獎、不更改號碼朋友推薦的號碼中獎。考慮一下,哪些會讓你遺憾不已,而 哪些會讓你自豪。再來看看自己的決定吧。更多人不會選擇更換號碼,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是自己的選的號碼概率高,而是如果換瞭號碼,中獎的喜悅沒有堅持原來 的號碼中獎帶來的喜悅大。同樣的,如果沒換號嗎,朋友推薦號碼中獎帶來的遺憾,也遠遠小於如果換瞭號碼,而原來自己選的號碼卻中瞭將帶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