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個”孫悟空”

2016-08-20 18:17:09

(一)成功的三要素

話說孫悟空師從菩提祖師,已知成功之要訣,在於蓄精養銳。精之所蓄,則銳之所出。銳之所出,則勢不可擋。勢不可擋,則功必成矣。

菩提祖師說:“你已經深得聚精會神之妙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隻憑一腔氣勢,不過隻是莽漢作風。因為,有些問題光憑一腔氣勢是解決不瞭的。氣勢洶洶之後,必然氣急敗壞,頂多落個事倍功半的結果。從成本上講,是很不劃算的。"

孫悟空問:“老師,那我應該怎麼做呢?"

菩提祖師告訴他:“凡成功者,目標、方法、行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孫悟空一愣,問:“原來這成功學裡面,還有許多奧妙!請問老師,這三要素之中,哪一種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師笑瞭笑說:“都重要。在目標面前,方法比目標更重要。在方法面前,行動比方法更重要。在行動面前,目標比行動更重要。"

想那孫悟空何等靈光,一經點撥,便恍然大悟。當下自修自練,功力自是大有長進。這些功力包括:

    應變力:七十二般變化。 行動力: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

孫悟空究竟有哪七十二般變化,《西遊記》沒有一一枚舉。所謂七十二之數,大約是形容他面對困難時靈活善變的解決方法。人們羨慕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卻很少有人去探討七十二般變化的由來。

在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中,培訓師常常使用這樣一道測試題:“假設成功是由意願和方法組成的,你認為兩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種之多。有意思 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強調方法的學員往往比較消極,總是因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與之相反,強調意願的學員則通常會表現出百折不撓的鬥志,因而也 總是能夠神奇地突破難關。

譬如我們欣賞雜技,常常情不自禁地為那些奇妙驚險的高難度動作而喝彩。可是,當掌聲響起來的時候,隻有藝人自己才深深地知道個中的奧妙與艱辛。臺上一場紅,臺下十年功,因為有瞭一顆百折不撓的真心,這才能夠訓練出如此嫻熟的技巧。

古人雲:“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意思是說,隻要你真心熱愛你的事業,隻要你專註於你的目標,那麼,你也可以像孫悟空一樣,練就一手得心應手的技藝,生出各種高妙絕倫的辦法,來解決你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難,成為一個能辦事、會辦事的實幹型人才。

(二)能辦事與能懂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聰明伶俐的孫悟空居然被菩提祖師開除瞭學籍。

那天大夥兒在一起閑聊,有人對孫悟空說:“悟空,你和老師怎麼這樣投緣呢?前些日子,老師教給你的七十二般變化,可都會麼?"孫悟空洋洋得意地 笑道:“不瞞各位師哥師弟、師姐師妹,一則是老師傳授,二來也是我刻苦練習,那幾招功夫呀,我都會瞭。"大夥兒說:“你表演表演,讓我們看看吧!"孫悟空 也是有意賣弄,興致勃勃地說:“請各位師哥師弟、師姐師妹出個題目,要我變化甚麼?"大夥兒說:“就變棵松樹罷。"孫悟空抖擻精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 松樹。大夥兒見瞭,鼓掌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喧鬧聲把室內靜修的菩提祖師都給驚動瞭。

菩提祖師拽著拐杖出來瞭,對孫悟空說:“悟空,你也太淺薄瞭!所謂技藝,所謂方法,是用來解決困難的,你怎麼好在人前賣弄呢?賣弄必然招惹是非,引出一些禍患。"孫悟空一下子跪在地上,低頭認錯說:“老師,我錯瞭!"

菩提祖師仰天長嘆道:“我也不怪罪你。隻是,你就到此為止,回傢去吧!"就把孫悟空逐出瞭校門。臨走之前,祖師又叮囑說:“你這一去,必然惹禍。所以,隨你怎麼鬧事,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免得牽連到我!"
後來發生的許多風波,證明菩提祖師所言不虛。

去年我和一位作傢朋友談起孫悟空學藝的這一段公案,作傢朋友甚是為孫悟空叫屈。他說:“人嘛,難免有一點虛榮心。孫悟空就那麼顯擺瞭一下,菩提 祖師也是太較真瞭,非要把他逐出師門。再者說瞭,既然菩提祖師料定孫悟空會惹事生非,為什麼不讓他繼續接受教育,反而要把這個問題學生推向社會呢?"

我笑瞭笑說:“你有一個兒子,今年九歲瞭吧?他現在狀況如何?"作傢朋友搖瞭搖頭,感嘆說:“就跟這個孫悟空似的,聰明歸聰明,可就是調皮得 很,很難管教。"我問他:“難道你就準備把他關在傢裡,等管教好瞭再讓他出門嗎?"作傢一愣,說:“那怎麼行呢?他需要接觸這個社會,然後才能學會適應社 會,進而才能與社會積極互動。"我說:“你說得沒錯。孫悟空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