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0:33
在企業界做“工作情商”培訓,前排有位先生引起瞭我的註意。自培訓開始,他就神色凝重,愁眉不展,當全場哄堂大笑時,他臉上的線條卻仍緊繃不已。
看來他的心情處在特殊狀態,我上前輕聲詢問,結果他說最近諸事不順,股市雖漲,他買的股票卻下跌,身體也出瞭狀況,因此對未來憂心忡忡,很難樂觀得起來。
其實即使在逆境中,你我隻要掌握方法,仍能很快地調整自己,變身“樂觀高手”。
美國有兩位專門研究“樂觀”的心理學傢,幫大傢整理出幾個樂觀的入門技巧,方法簡單而且效果神速,包準你立刻就變得樂觀起來。
很心動吧?
事不宜遲,就讓我們趕快來學學這幾種“六十秒快速樂觀法”。
(一)抬頭挺胸。
你覺得這沒什麼學問?
等等,事實可不然。
就一如專傢所說,要矯正頭腦之前,請先矯正身體。
因為生理及心理是息息相關的。身體的姿勢會與心理的狀態密不可分。此外,當一個人抬頭挺胸的時候,呼吸會比較順暢,而深呼吸則是壓力管理的妙方。所以當抬頭挺胸時,我們會覺得比較能夠應付壓力,當然也就容易產生“這沒什麼大不瞭”的樂觀態度。
另外,與肌肉狀態有關的信息,也會借著神經系統傳回大腦去。當我們抬頭挺胸的時候,大腦會收到這樣的信息:四肢自在,呼吸順暢,看來是處於很輕松的狀態,心情應該是不錯的。在大腦做出心情愉悅的判斷後,自己的心情也就更輕松瞭。
因此,身體的姿勢的確會影響心情狀態。要是垂頭,就容易感到喪氣;而如果挺胸,則容易覺得有生氣。
所以,請千萬別小看它,下次腦中悲觀的念頭又再冒出時,趕快調整一下姿勢,抬頭挺胸地帶出樂觀心境吧!
(二)使用愉快的聲調說話。
談到人際溝通,有個道理極為重要:重點不在於我們說瞭什麼,而是在於我們怎麼說它。
“怎麼說”的部分,包括瞭語調、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等。
而常被人忽略的是,我們的聲音其實是有表情的。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來說,傳達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你我說話的聲音,會不經意地泄露出當下心情,也因而會影響他人的回應方式。
知道瞭語調的神奇之後,接著想提醒你,如果想變得樂觀一點,請先假裝你就是個樂觀的人,用很愉快的聲音開始說話。
先假裝,假裝久瞭就變真的瞭(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而更棒的是,世界也會愉悅地回應你。
(三)是要使用正面積極的字眼。
不知你是否註意過,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對自己的態度及情緒影響很大。一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字眼可以分成三類:正面的、負面的以及中性的字眼。
先來聊聊負面的字眼,例如:“問題”“失敗”“困難”“麻煩”“緊張”等等。如果你常使用這些負面字眼,恐慌及無助的感覺就隨之而起(既然有“麻煩”瞭,那除瞭自嘆倒黴,還能怎麼辦呢)。
而樂觀高手很少使用這些負面的字眼,他們習慣使用正面的字眼。例如,他們不說“有困難”,而說“有挑戰”;不說“我擔心”,而說“我在乎”;不說“有問題”,而說“有機會”。
如何?感覺是否完全不同瞭呢?
一旦開始使用正面的字眼,心中的感覺就積極瞭起來,更有動力去面對生活。
除此之外,樂觀的人也會把一些中性的字眼,變得更正面些。例如“改變”就是個中性字眼,因為改變有可能是好的,但也有可能愈變愈糟。試試看,如果把“我需要改變”,換成“我需要進步”,這就暗示瞭自己是會愈變愈好的,自然就樂觀瞭起來。
隻要改變你的負面口頭禪,換成正面積極的字眼,你就會立刻感到樂觀起來。
(四)不抱怨,隻解決問題。
你信不信,研究發現,樂觀高手們所列出的煩惱事項,遠低於一般人,而他們花在抱怨上的時間,也遠少於一般人。
樂觀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會花時間去推卸責任:“都是他的錯……”或唉聲嘆氣:“為啥我老是這麼倒黴?”
樂觀高手共同的態度是:現在沒時間怨天尤人,因為正忙著解決問題。而當你我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這也正說明瞭為何樂觀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的時間及精力永遠用來改善現況。
所以,要培養樂觀一點也不難。請就從現在開始,把註意力的焦點從“往後看怨天尤人”,改為“向前望解決問題”就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