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79)人生最重要的是常識,是邏輯。
2016-08-07 10:31:53
心理:
當實力足以占有更多物質,如果沒有同步學會管理欲望,人心會像漂浮在海上的船,因為沒有正確的航向,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沒看清內心,占有再多,最終都會以厭倦收場。這個世界,分為確定性部分,與不確定性部分。確定性部分,多屬獨立性工作。諸如你閉門讀書,這個是確定性的,隻要你肯用心,肯努力,積時累日,就會很容易的,成為某一個方面的專傢。不確定性的,多在人性領域。人性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其不確定性。而人生所犯的最大錯誤,無非不過是兩個,一是錯把確定性,視為不確定。二是把不確定性,固化成確定性。為什麼有人總是熱衷嘲笑我們看起來笨笨的慢慢的努力呢?因為,嘲諷和打擊,是掩蓋偷懶和懈怠最低成本的方式。有些人並不在意觀點,甚至根本沒觀點。他們隻是不喜歡、或是討厭某個人,才會否決對方的觀點。在意的不是觀點,是好惡,是輸贏。現實中還有一種更有意思的人,他聽瞭別人的話,就急不可耐的打斷,滔滔不絕說上一番,可你仔細一聽,他說的跟大傢完全一樣——有些人,根本不關心別人說的是什麼,隻是急於打斷,急於否定,究其質因,不過忍受不瞭別人的炫耀。愛情饑渴癥最大的臨床表現,就是迫不及待地將隨便什麼落入手中的“食物”都飛速地塞到自己的車框裡去,並且不管那個食物多難吃都堅信它就是自己最想吃的東西,並且不管它的價格如何,都一定要把它買回傢去。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強烈而又普遍的心理狀態:不想註意事物的細節,隻想沉浸在某種意境中,自己似乎也想動手寫幾句詩。這時候就是我們讀詩的最佳時機。——伍爾夫傢暴,一方追悔莫及道歉,一方原諒——傢暴,一方道歉,一方原諒——再傢暴,再道歉,再原諒…… 周而復始,往而循環,成為一個走不出去的莫比烏斯怪圈,到最後結局無不血腥慘烈:除瞭婚姻解體,還有鋃鐺入獄,甚至傢破人亡。是我先做瞭不抵抗的城市,外人才能長驅而入啊!希望我們都記住:“第一次就不要忍,就不需要有下一次。”這句話的確與我們從小所接受的“寬容禮讓”的教育不合轍,但你會慢慢發現,對一個體面人來講,它放在任何領域任何層面,不管是職場還是傢庭,友情還是婚姻或其它人際交往,幾乎全部適用,生活會因之變得清爽利落。人類的天性,是非常自我的。隻考慮自己的方便,不太註意因此而為他人帶來的困擾。智慧與人性是相反的。每當你若有所思,感有所獲,微微翕首點頭之時,你就錯瞭。
教育:
故事的三個基本要素:面貌、場景、對話;面貌指的是性格,場景要註重細節,對話則要話裡有話且點到為止。當你很難正面描寫某個事物時,你就用“障眼法”從側面描寫;如果是一個很容易描寫但很難出彩的事物,你可以“繞遠路”拐著彎的描寫;如果你想寫出令讀者印象深刻的故事,就必須讓讀者去思考,想讓讀者思考就得用到“兩難”的手段。——王冠在夢境中,她從來沒有一次向我沖過來,一頭紮進我的懷抱。她總是安安靜靜站在那裡等著我,等我走近她。就有那麼高冷,就有那麼傲嬌。我的小公主,你的騎士奉召前來,在你的面前低下頭顱,請允許我帶您回傢。——和菜頭《致女兒書》我們讀書,是要應用的,那如何讀書,才能夠應用呢?教大傢一套系統辦法:古為洋用,洋為今用,理為文用,文為理用。決定你人生的,不是你的短板,而是你的長板——讓朗朗去彈琴,讓姚明去打藍球,你則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兒。別做打藍球的朗朗,別做彈鋼琴的姚明,你就是你。記憶這些東西也是有技巧的,沒有必要死記硬背,那會讓大腦不堪重負。重在思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從關鍵詞入手,根據已有的知識分析推理,這會讓學習的過程變得不那麼枯燥。比如出題者問行政法和民法的區別,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就可以從主體,客體,內容,權利,義務等幾個方面去分析,也能答個八九不離十。——豆豆讀書其實是在建立和不斷修正自己處世哲學體系的過程,完全適合自己的書隻能由自己來書寫。養成讀書的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毛姆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瀏覽的,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生之於世,首先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思維。不要以為這世界是多麼的難以改變。你生下來,往地下一趴,這世界就因為多瞭一個你,已經發生瞭變化。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本能的加強自己的權重,讓自己更大程度的影響別人。這種改變與影響,又被稱為存在感。如果誰的存在感太弱,多半是你自己不給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我的朋友在傢掃地,她幼兒園的外甥跑來說:“小姨,我幫你掃地。”她高高興興地把掃帚交給外甥,打算看他大幹一場。小傢夥說:“你掃我也掃,才叫我幫你。”是呀,人傢說的是“我幫你”,不是“我替你”。憑什麼我一幫你,你就袖手旁觀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