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替孩子抵擋殘酷,明天誰為他們買單?

2016-10-27 18:04:43

01

前幾天,去醫院探望一位老師,姓劉,60出頭,得瞭帕金森病,剛開始隻是輕微癥狀,後來發展到走路不小心踩到一個小石頭都會摔倒,生活進入不能自理階段。

這次入院,是有天晚上護工不在,她想上廁所,又不舍得叫醒27歲的女兒,結果摔倒在客廳。

去的時候是周六,那個病房有4個老人在住院,都是護工在照顧。我們正和劉老師哈拉 ,她閨女來瞭,一臉的不高興。

中間劉老師想小便,她閨女極不耐心地來瞭一句:「你怎麼那麼多事啊!知道自己行動不方便,不會少喝點水啊!」

這話聽起來挺混蛋,但當閨女離開,劉老師嘆瞭一口氣:「你們是不是覺得這孩子忒不懂事瞭?」

我們當然否認,但劉老師心裡門兒清:

「說起來怪我,三十幾歲才生瞭一個閨女,我和老伴把她當眼珠子一樣疼啊,十幾歲瞭也不舍得讓她洗碗掃地,讀瞭民辦大學不好找工作,我求一個學生幫她安排瞭一個穩定輕松的單位,想去旅遊自己工資不夠我們給她貼補。

老伴去世,我們經常條件大不如前,但她還不上信用卡,我還是幫她墊上。

誰知道我能得這個磨人的病啊,住院、康復治療、請護工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個月沒萬兒八千根本過不去,傢裡存款用完瞭,我工資不夠花,閨女的工資剛夠她自己用的,她隻好找人借錢幫我治病,可錢多難借啊!

你們看她最近這狀態,都快被我這病逼瘋瞭。如果當初我和老伴沒這麼寵她,讓她早點知道傢裡的經濟狀況,明白生活從來不易,或許就不會崩潰瞭。」

臨走,劉老師跟我說的話語重心長:「你傢是男孩子,一定讓他獨立點,孩子得有擔當,以後走上社會遇到溝溝坎坎的,才不至於覺得天都塌瞭。」

的確,父母呵護過度的孩子,既缺乏承受挫折的機會,也沒有直面生活的勇氣。遇到生活的不如意,不是束手無策就是脾氣暴躁。

這種悲哀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傢長阻礙瞭孩子的成長。

02

老傢的一個叔叔,對獨生子也是極盡寵溺。孩子結婚時,為瞭不丟臉面,彩禮給女方最高規格,新房咬咬牙買一百三十多平的,傢具傢電都按孩子的心意來,婚禮自然也是縣城豪華版。

婚結完瞭,我那叔叔也欠下瞭將近廿萬的外債。他心疼兒子,加上覺得自己才50歲出頭有能力賺錢,所以早就和兒子說好,所有債務他一人承擔。

但天有不測風雲,這位叔叔在給人做裝修時意外受傷,喪失瞭幹重活的能力,也不能再過度勞累。

嬸嬸原本就是普通的傢庭婦女,靠幫人做鐘點工接接孩子做做飯,一個月賺個千兒八百的吃飯錢。

這種情況,當初結婚欠下的外債老兩口自然無力償還,當初借給他們傢錢的親戚朋友轉而向叔叔的兒子討債。

新娶的兒媳一聽自己平白背上瞭小廿萬的債務,自然心不甘情不願,經常和老公吵架,連帶著罵叔叔一傢都是騙子。

叔叔的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那種絕望無助,讓這個從小被呵護起來的大男孩幾近崩潰。為瞭麻痹自己,整日在外頭喝小酒逃避見父母和媳婦。

來北京後,我認識一個女孩。標準的中產傢庭出來的孩子,因為父母嚴加防范,大學畢業都沒談過戀愛。工作後認識一個大她8歲的男人,一頭紮入愛河。不曾想對方已有未婚妻,上演瞭被當成小三暴打的狗血劇。

在超市收銀處,我看過頭發花白的媽媽,一把搶過比自己高一頭的孩子手裡的購物袋,無限關切:「快給媽媽拎,別把你累壞瞭。」

前廿多年,父母包辦瞭一切,以後的幾十年,父母又開始恨鐵不成鋼,覺得自己傢孩子「什麼都不會就知道啃老」「一點主見都沒有」……這種悲哀的造成,難道不是傢長阻礙瞭孩子的成長嗎?

03

不可否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度過一生,他們往往把孩子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長不到的寶貝。可有一個事實無法改變: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承不承認,孩子長大瞭就是長大瞭。

1歲,他們獨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開啟遠離父母的模式。

3歲,他們背上小書包,離開爸爸媽媽,和小夥伴們快樂相處。

6歲,他們進入小學,進入十年寒窗的第一階段。

12歲,他們開始讀国(民)中(学) ,有瞭喜歡的男孩或女孩,心裡話寧願和小夥伴分享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訴說。

15歲,他們進入高中,為瞭自己獨立自主,開始激烈和爸爸媽媽的安排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