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買那些便宜貨瞭

2016-10-27 18:04:18

01
「先從我的故事講起吧」

中國當時三年大饑荒,剛好是我母親的童年時期,可能那個恐怖饑荒程度及社會環境給她的成長帶來瞭沉重的心理陰影。

所以從小到大,她灌輸給我們的思想就是:

錢是省下來的,任何大吃大喝、穿好的用好的都是浪費的表現,能不買的就不買,賺下的錢存越多越好。

所以從小到大,她幾乎從來沒有給過我一分零花錢,且沒收走每年的壓歲錢。

但父親每次出差前都會給我們一筆零花錢,如果我把它花瞭,哪怕隻是一小部份,事後都會受到母親的一頓責罵,並逢人就說這件事。

後來,我每花一筆錢總會覺得有犯罪感,最後逐漸變成不敢花錢,也舍不得花錢。(其實也沒有多少零花錢)

長大後,我發現,我有時候是極度的摳門,有時候卻是極度的浪費。我一直想擺脫這種不好的習慣,可是一直擺脫不瞭。

直到我接觸到心理學,才明白瞭我這種心理疾病是怎麼造成的。

心理學上說:如果一個人對金錢始終處於饑渴或被壓制狀態,那麼最後不是變得極度浪費,就是極度摳門。

所以這就是過度壓制帶來的副面效果。

02
「買貴的其實更省錢」

以前我有一位同事叫小T,有一次突然在群裡面發瞭一對760元的枕頭推薦我們購買。我們看到這麼貴的枕頭都調侃他是俗豪。

他的解釋是: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會用到的東西就應該買好的,而且買貴的東西長期算下來其實更省錢。

他說他以前也經常買百來塊一對的枕頭,可是因為質量一般,不久後就睡得不舒服且容易塌陷,每幾個月就得換一對,兩年下來其實不止花瞭700塊。

自從換瞭這對枕頭,不僅不用再頻繁更換,還睡的比以前舒服,第二天也更有精神瞭,算下來不僅省瞭錢還換來瞭舒適與充沛的精力。

03
「買東西應該精而少」

我另一位同事叫小jian,穿的衣服與鞋子都是國際名牌。長相一般,但精神氣十足。起初我們以為他是富二代,後來才知道傢庭背景其實與我們差不多。

有一次一起出去打臺球,我問起瞭這件事:

他說他並不是為瞭虛榮心,隻是以前覺得某寶上買衣服鞋子什麼的都特便宜,幾年下來買瞭一堆衣服與鞋子,可是每次搬傢一件都沒帶走,因為那些衣服穿得沒型沒樣,要不就是早已破損。

後來他給自己添置瞭兩套質感不錯的經典款小西裝,穿著特合身,貴是貴瞭點,但耐穿耐看。

以後每年都給自己買2套在他經濟范圍內質量最好的西裝與衫衣並加兩雙鞋。

他說他隻不過把買10件廉價衣服的錢用來買一件高質量的衣服罷瞭,並不奢侈。

是啊,算算每年買那些廉價衣服鞋子的錢,加起來實際可以買幾件剪裁好、面料好、質感好的經典款式的衣服瞭。

精致的打扮不僅能讓你在出席某些重要場合時不捉襟見肘,又能讓你在聚餐約會時神采飛揚自信滿滿。

而且貴的東西,會讓你更加珍惜與呵護,使用得更久,其實更劃算。

04
「廉價的東西一般有不好的體驗」

我們部門有一位女同事,我們都叫她「富婆」,因為她不僅每年都出國遊,還吃的好。偶爾還會買盒高檔的月餅請我們過嘴癮。

我們都羨慕她的生活態度。

有一次在休閑區我與她閑聊,她說她們也是貸款買的房,每月月供也是好幾千,並不是我們眼中的富婆。

我說那你怎麼過得這般小資?

她說她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旅遊與吃盡天下美食。

在上一傢公司的時候,她每月都出去旅行,但都是報旅行社的廉價團,但是每回不僅吃不好睡不好,還玩的不開心,因為都有一半時間被強制安排去購物點,但是因為團費便宜每次都忍瞭。

後來她想通瞭,不再報那些廉價團瞭,把每次的錢存瞭下來,一年換一次深度自由行。

算下來每年花的錢都差不多,但換來瞭高質量的行程。

十次廉價遊,不如一次精致遊。

05
「不能因為便宜就買買買」

我有一位老鄉,她說以前有一次,她一位同學要搬傢,叫她過去幫忙。

到她傢一起收拾後才發現光衣服就裝瞭十大包,10平方的房間還堆滿瞭各式各樣的東西,什麼音箱,手電筒,加濕器,榨汁機,咖啡機,蒸汽熨鬥……,幾乎把她的房間都給塞滿瞭。

我老鄉說:按這量,打輛車肯定搬不走,要不把不用的東西扔掉吧。

她同學說那多浪費啊,咱叫搬傢公司。後來花瞭好幾百叫瞭傢搬傢公司把所有東西搬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