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白頭跟誰老

2016-08-09 22:07:33

文/沈萬九

最近,有一個漂亮的奔三妹子在鬧離婚。

雖說國產電視的離婚鬧劇跟好萊塢的世界末日一樣隨處可見,可真正發生在身邊的卻寥寥無幾,所以頓時讓我產生瞭中國式的好奇。

離婚是男方突然提出來的,理由是價值觀不太一樣,不想一起將就瞭,想一個人呆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類似的借口,如果放在一個20來歲的小年輕對自己剛交往半年不到的小女友說的話,那還算說得過去,頂多是換來一公升的眼淚和薄情郎的外號而已。

可我那可憐妹子的老公一來30好幾瞭;二來他們在一起快6年瞭,而且還有個快2歲的寶寶。當然,如你所料,這個寶寶是個女娃,更如你所料,婆媳之間為此經常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摩擦,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負心的"陳世美"還是個從小就嬌生慣養的獨生子——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本文並沒有任何奉勸妹子遠離獨生子的意思。要知道,計劃生育的國策都推行幾十年瞭,我可不想引起公憤,而且感情這種東西,妹子要是認定瞭,就跟瞎子一樣,奉勸是損人品的事。

所幸的是,作為一名受害者,朋友還算樂觀——至少在我們面前,還是一如既往地燦爛、話多、不化妝也好氣色(至於夜地裡抹瞭多少淚花,小心臟是否早已碎成瞭二維碼,我們就不得而知瞭)。

雖說如此,朋友們還是怕她想不開,三番五次找節目拉她出來勸慰。期間她說萬萬沒想到,剛樂滋滋地追完年度劇王《離婚律師》,就碰到瞭這麼一出,世上最諷刺的事莫過於此。

朋友A立馬安慰道:人生如戲,總會碰到亂七八糟的劇本嘛。你就當作犧牲一把,演一出黑色幽默給大傢樂樂唄。

她隨即苦笑道,你們要真想樂,我再跟你們說一個吧。你們知道嗎?我老公是在7.24號那晚提的離婚。

眾人不解:結婚周年慶?還是第一夜親密接觸?

都不是!是她娘的《後-會-無-期》的全國首映日。而且最最諷刺的是,之前2胎申請居然也是那天批下來的——簡直比人傢情人節提分手的還可恨,當時拿刀砍人的心都有……

朋友B急忙勸道:算瞭,就當做緣分已盡。你要砍瞭他也沒用,下手重瞭還好說,要是隻砍個殘疾,還得照顧他一輩子呢 ……要我說,你就當作被休瞭吧,一夜回到結婚前,好好琢磨下怎麼分傢產才是重點……

說到分傢產,這裡並非不想八卦下去,隻因截止到完稿前,妹子還在跟其老公糾纏,妹子的律師還在跟其老公的律師商議,甚至妹子的老爸也還在跟其老公的老媽爭論……所以接下來還是跟大傢聊聊休妻吧。

對此,有勞於各種影視劇,大傢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跟“納妾”一樣,為某些男士所羨慕的兩大古代婚姻制度之一。簡言之,因為隻要心夠狠,一紙休書就可以讓人滾粗太平洋(所謂的七出也是扯淡),從此生死不相關,富貴兩相忘。

當然,除瞭休妻,古代還有兩種方式離婚,那就是:“義絕”及“和離”。據 《唐律戶婚》上記載:義絕是指夫妻任何一方對另一方一定范圍內的親屬有毆、殺等行為--瘋狂李陽對其外國前妻的做法就是這樣瞭。

至於“和離”,顧名思義是指夫妻雙方說好瞭,談妥瞭,和平友善地離婚。換到現在就是好聚好散,協議分手,靠譜點的更類似於《非誠勿擾》裡香山和芒果辦的離婚大典。

由此可見,雖說百年修得同枕眠,可離婚在古代也是較普遍的事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天不生此公就萬古如長夜”的仲尼哥瞭。據可靠野史記載,孔子傢四代均離過婚——也就是說,孔子的老爸,本人,兒孫子都有離婚史,簡直就是心裡疾病遺傳的典型案例,也難怪孔子常抱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矣。

對於孔聖人的聖言,不知大傢是否有感。記得去年我寫過一篇《恐婚還是渴婚》,跟朋友們聊瞭下婚前的現象,大傢的反應比較熱烈。看來普遍都跟我一樣,有著類似的困擾。

如今一年多過去,不知道當時這幫恐婚或渴婚的朋友,是否已經成功或被迫地登入瞭神聖的殿堂。更不知道有多少的朋友,正遭遇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並絞盡心機地往圍城外闖。當然,我個人不希望大傢對本文產生太多共鳴,最好就是隔岸觀火引以為戒,或付之一笑各傢靜好。

前不久,大嘴姚跟她老公的肥皂劇又有瞭新的劇情,比她演的電視劇還要轟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問度娘。如果真如所爆內幕那樣,大嘴姚一直給人帶綠帽子,而且還是無法控制的,身不由己的,那這個婚離得也是件善事。隻是,當年很多不明就裡的朋友,說因此不相信愛情瞭,更不相信婚姻瞭,確實像因噎厭食的人一樣可笑。可是,在我們身邊就是有這樣一群人,比如說作傢野夫就是一個堅定的無婚主義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