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7:33
此公斷言,婚姻制度是要解體的一種制度。並且聲稱五十年後,婚姻就可能不存在瞭,並拿荷蘭為例,說他們如果想在一起就簽同居協議,然後分手很快,有糾紛就按協議來走,完全不需要去民政局花那九塊錢。對此,我除瞭很羨幕此公能夠出國去到美麗的大風車國之外,並沒有聽到什麼更多的東西。要知道,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樣。文化跟科技不一樣,沒有先來乍到領先全球,隻有適合的土壤種出自己的花朵。
“有種,有趣,有料”是熱門脫口秀《羅輯思維》的節目宗旨,貫徹得也較為徹底,吸引瞭不少的觀眾,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據《羅》其中一課《女神是如何煉成的》談到:兩個人最後走在一起生活,如果最初是因為女的倒追男神而搭上線的,婚姻就容易出現不幸的情況。因為從心理學上去分析,人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否定當初的決定。正如《武林外傳》裡佟湘玉裡所絮叨的那樣: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嫁到這裡,如果我不嫁到這裡,我的夫君就不會死……
帶著這套理論,我試著瞭解瞭一下我那朋友之前的戀愛史,發現果不其然。婚前她對男友是非常包容的,很多事情都百般退讓,鬧過幾次分手都是她極力挽回。可是婚後特別是有瞭寶寶後,她開始正常化待其老公,而且積累多年的不滿也在作怪,於是便開始問題連連。
對此,女性同胞特別是那些信奉“女追男隔層紗”的朋友,似乎該琢磨出些什麼呢?
總的來說,人活一世,白頭甜膩到老固然是值得期待的版本,但如果實在走不下去瞭,也不要勉強,當斷該斷,等過完今年春節,等孩子高考結束,等出軌在外的浪子或娘子驀然回首醒悟回傢……幹脆等中國足球隊勇奪世界杯好瞭。
其實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學習下自信的美國婦女或精致的上海大媽,活到四五十歲還打扮得像是初戀一支花,骨子裡堅信離婚未必就是受害者。當然,也可以學習下咱古人,離婚也離得情深意切,你儂我儂,比如以下這篇敦煌出土的“放妻書”(如有文言文恐懼癥者,可直接忽視),寫得那個文采肯定要比本篇強幾倍,而且細心的讀者還會發現,這其實不是某個特案,完全是一個代表著當年社會風氣的良好范本嘛:
“蓋聞伉儷情深,夫婦語義重,幽懷合巹之歡,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共同床枕於寢間,死同棺槨於墳下,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械恐舍結,更莫相談,千萬永辭,佈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時×年×月×日×鄉百姓×甲放妻書一道。”
點評:情傷過後對愛的態度方顯人的智慧。那些縮首畏尾從此遠離愛的人,不過是學會瞭算計投入產出比的市儈,和成熟一點關系都沾不上,而那些休養過來繼續尋找愛的人,因為沒有背棄愛這一條活水,倒是越老越智慧。 ——蘇美
謝謝閱讀,更多雜文,可關註“沈萬九”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