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9:06
(4)改變用電話的方式。許多人成瞭電話的奴隸,而不是把電話作為工具來使用。避免方法之一是:電話不應直接接入你的辦公室。此外,一天當中劃出一段時間專門用於接電話,電話是為方便你自己而設的,不是為給你制造不方便的。現在要克服的還有動不動就想刷微博微信的誘惑,存在感真不是靠刷而存在的。
(5)會清早起來工作。我發現清晨工作時較少幹擾和打斷。如果你能安排自己的清早工作,你會發現你那一天幹勁十足,能用於工作的時間也延長瞭。
4.事必躬親
他人的協助是高效率的最大潛力,可是許多人卻試圖事必躬親、一手包攬。解決辦法是把工作委托給工作效率高的人,授權他們去幹。
知人善任,團結協作,清楚各人的長處和短處,讓每個人從事他(她)最能發揮水準的工作。相信別人,也讓別人相信你。
5.是偶發延誤還是時間機會
有多少次是你發現自己在意外的延誤中無事可做?在這種情況下,你別無它法,隻能等待。這是我所知的最令人心煩,最浪費時間的情況。
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惟一的辦法是預先安排工作。我外出旅行時常帶活去幹,這樣,就不會因為航班偶然出現個把鐘頭的延誤而惱火。相反,我可以打開公文包幹起活來。我每次旅行都帶一大堆活,即使有十次八次延誤也幹不完,我是不願意受阻時兩手空空的。
我10多歲時,爸爸教我身上隨時帶一本書,這樣,即使遇上交通阻塞,也不會浪費時間。現在更方便瞭,每個智能手機都應該是一個移動的圖書館。
事前做好準備,利用偶發的延誤,這樣能把本來會失去的時間轉化為有用的時間。
6.唏噓不已及白日做夢
我見過一幅名畫傢的作品,畫面上是繁忙的街道,擁堵的車流,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忙碌的表情。在這一派繁忙景象之中,有一個人彎著腰,樣子很失望。他在街道上倒行。這個孤獨的人下面有一行字“尋找昨天”。許多人就像這個彎腰的人一樣把精力耗費瞭,老是想著過去犯過的錯誤和失去的機會,唏噓不已,又或者空想未來。這兩種心境都是極浪費時間的。達克·哈馬舍爾德說:“不要回想,也不要作未來的夢。逝去的不會回來,白日夢永遠也無法實現。你的責任,你的獎賞,你的命運都在此時此地。”
7.拖拖拉拉
有個朋友問一位做事拖拉的人一天的活是怎麼幹完的。這個人說“那很簡單,我把它當作昨天的活。”
拖延豈止是昨天的活在今天來幹?《韋氏新世界英語詞典》給“拖延”下的定義是:“把事情推遲到將來做;特別是習慣性這樣做。”
辦事拖拉的人跟偷懶的人不一樣,這樣的人喜歡花許多的時間來逃避,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卻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早應轉入下一個工作瞭。
以下幾個辦法可以有效對付拖拉的作風:
(1)定一項非做不可的任務。當我們感覺一項任務不重要,自然會做起來拖拖拉拉,如果這項任務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好瞭,而不是既拖延又後悔。有效分配時間的重要一環,是取消可有可無的任務。應該從你日程表中把亂糟糟的東西清除。
(2)把任務委托給其他人。有時候,任務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喜歡做。你不願意或者與你的個性或專長有關。如果你把任務委托給一個比你更適合做、更樂意做的人,你和他都成瞭贏傢。
(3)確定好處與優勢立即行動起來。我們往往因為看不到完成一項不愉快任務有什麼好處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說,我們做任務時付出的代價似乎高於做完之後得的好處。應付這個問題最佳辦法是從你的目標與理想的角度來分析這個任務。如果你有個重大目標,那你就比較容易拿出幹勁去完成有助於你達到目標的任務。
(4)形成好習慣。許多人的拖延已經成瞭習慣。對於這些人,一切理由都不足以使他們放棄這個消極的工作模式,去完成一項任務。如果你有這個毛病,你就要重新訓練自己,用好習慣來取代拖延的環習慣。每當你發現自己有拖沓的傾向時,靜下心來想一想,確定你的行動方向,然後給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我最快能在什麼時候完成這個任務?”定出一個最後期限,然後努力遵守。漸漸地,你的工作模式會發生變化。
8.對問題缺乏理解
有的人行事傾向恰恰與拖拉作風相反。他們在尚未獲得解決一個問題所需的足夠資料之前,就試圖著手解決這個問題。由於想迅速找到解決辦法這個欲望——本來這是很好的——他們有時行動太早。這樣倉促作出的決定在執行中由於找到新的資料必須暫停,推倒重來,這就造成瞭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