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不夠的正能量

2016-08-09 22:08:22

文/於震

正負能量這種詞自打被創造以來,在經過諸多煲湯能手的精心加工以後迅速被大眾所熱衷,一時間風靡網絡。在勵志這樣的詞匯已經帶有太多狗血色彩的情況下,正能量似乎變得容易讓人接受——至少它不暴力揮舞著成功的大旗。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存在的意義,能看得到未來的希望,盡管他們的人生不會有萬人敬仰的成功事跡,但至少快樂而充實,沒有灰暗,也不害怕自己普通,那是一塊電池,一塊充著滿滿正能量的電池。

我們做不瞭精英,但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大多時候連普通人都做不好,我們無法控制體重,卻也不願通過閱讀獲得精神依靠;我們被生活拖著走,但在能做主的地方卻又習得性無助;我們害怕渺小,便隻能在我要正能量的暗示下讓自己高大;我們總是犯錯,卻總是學不會如何避開他們;我們放縱自己的情緒,還要給他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感性;我們在正負之間不斷徘徊,卻總也攢不夠前者,拋不開後者。

或許,我們並非一定要攢足正能量。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生活中不隻有正負能量可以玩,也許會好一些。大多數人的正負能量是相對平衡的,如果你的大部分精力都在正負能量的徘徊中,那麼這兩者的絕對時間就會變長,給你的體驗就會變差。

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好一點的理發店換個發型,做個美甲,去商場掃打折的衣服,在鏡子前看漂亮的自己的時候也許也會好一點。這些細節的用心和把握,你會體會到美麗給你帶來的快樂。

身材不好不美麗?沒關系,愛運動的妹子有人愛,去健身房或者公園跑步,以良好的體能作為偉大目標,要是有點閑錢去重新發掘舞蹈的魅力,你會體會到音樂和舞蹈給你帶來的意義。這樣,或許更會好一些。

周末清晨早早起床,看一場早場半價的電影,3D的動作片刺激過癮,2D的劇情片回味無窮,訴說愛情的婉轉成歌,探索人性的嚴肅深刻,動畫的奇妙,科幻的偉大,走出電影院你一定能感受到文化盛宴給你帶來精神鼓舞。不要老生常談的讀書,似乎也能扛起精神主義的大旗。

還有調一手好酒,做出漂亮的咖啡拉花,分分鐘搞定一桌美食。還有唱一首好歌,烘焙可口的糕點,迅雷不及掩耳搭配一身衣服。還有,還有。

咦,當我們走出瞭原來的境地,這些更廣袤的大地,更無際的海洋足以讓我們應接不暇。當你的生命豐富多彩,為瞭諸多的小目標付出汗水和努力,這些努力對於其他人可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勵志”,但你能感受到這些汗水和努力給你帶來的快樂和意義。這個時候,正能量不過就是你生命中的很小一部分;這個時候,你努力工作,羨慕而非嫉妒那些比你強的人;這個時候,你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也能真正感覺到你在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這個時候,你是你生命的主宰。

點評:我贊同於震的觀點,我們哪裡需要那麼多的正能量,有正常的能量就已經足以對付我們的生老病死,需要整天給自己充正能量的人,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正能量來中和心中的負能量。

附:劉瑜的《積極的人》

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我之所以沒法和Miriarn成為好朋友,就是因為她太積極向上瞭。

Miriarn,一個德國女生,身材高挑,舉止優雅。長相嘛,這麼說吧,大傢說起她的時候,都不叫名字,直接說“我們系那個德國美女”。

她比我低一級。2003年夏天,參加我們系的“過關考試”,聽說我前一年考瞭優,就跑來找我“取經”,我們就這麼認識瞭。那個時候,我到美國之後的新鮮勁還役有完全過去,對於交朋友,還有一種收藏癖,就是各個國傢的朋友,都想收藏一枚,看著坐在對面笑瞇瞇的美女,又在腦子裡走瞭一遍我的朋友地圖,於是決定,要在我的地圖上插上她這面美麗的德國小旗。

那個周末正好請朋友吃飯,就把她叫上瞭。 過瞭一段時間,她去聽歌劇,也叫上瞭我。然後我又叫瞭她喝過一次咖啡。然後她又叫瞭我去她傢開一個Party。

多好的開端啊,接下來,本來應該是一個德國女孩,和一個中國女孩,在紐約這個世界都市,譜寫一曲世界人民心連心的新篇章。可是,全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倆好不容易把中德友誼加溫到30度以後,溫度就再也上不去瞭。扔再多的柴好像也不管用瞭,就是眼淚給火熏出來,也不管用瞭。

究其原因,就是她這個人太積極,而我太消極。如果說到我們系某個教授,我剛想說他的壞話,她就說:啊,他太棒瞭……說到某個學術會議,我剛想說太無聊瞭,她就說:那個會讓我真是受益匪淺……說到寫論文,我剛想哭訴,她卻說:我真的特別享受寫論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