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別人的七個層次

2016-08-13 16:37:48

文/sly61

小夥伴們自查一下自已身處哪個層次吧?

PaulGraham《How to Disagree》文章總結瞭爭論的七個層次,相當經典。見下圖:

第七層「辱罵」,看到有不同意的觀點,直接,TMD,CNM,WQNMLGB搞定。這個層次上的人屬低等生物,行為隻受腦幹支配,隻能做戰、逃、交配、發呆這四件事中的一項,所以大傢應寬容對待,不予理睬。

第六層「因人廢言」。不針對內容討論,隻攻擊對手人品、學歷、專業。如方舟子,不管別人說的內容是什麼,他上來直接就說「肯定是錯的」;再比如,看瞭標題就說某某又在「黑」某人或公司瞭。記住,任何時候,先看內容,再做判斷。

第五層「批評語氣和態度」。「就算你說的對,可你這是什麼態度啊」「我本來還以為你是個理性的人,現在我對樓主很失望」攪屎棍們最喜歡糾結於對方的語氣和態度。

第四層「無理由反對」。例如「我就是反對轉基因」。

第三層「反駁」,提出反對的觀點,並給出簡單理由或例舉反例。例如「沒有中醫,中國人這幾千年怎麼活下來的?」

第二層「反駁細節錯誤」。抓住對手原文上細節的失誤,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恢宏巨著,一口咬住,死死不放,有時真能一劍封侯。例如:有人說「四川頻發地震跟三峽工程脫不瞭幹系」。於是有人回復:從歷史上看,四川是中國地震發生較為頻繁的地區之一。我查瞭一下資料,有明確文字記載、震級在七級或超過七級以上的地震有過10多次,然後從唐憲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舉到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日……但是這種做法收獲有限。你對勝利更渴望?還是對進步更渴望呢?

第一層「反駁主要觀點」。這應該是爭論者應該做的事情,也是最理性的方式,但卻是最少見到的。

最後希望大傢多與人爭論時多用高層方法。人,總要有點進步才行……

How to Disagree

本人英文差,所以把自已不會的句子全扔掉瞭,見笑見諒。有興趣的百度《How to Disagree》原文

網絡把寫作變成瞭對話。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不再以書為媒介,而是更多的通過網絡直接正行對話。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穿梭於各大論壇上,或在自己的博客上進行創作或評論。

反對意見很正常。反對比贊同更能激發人們評論的欲望。贊同,沒啥可說的。而反對卻能提高自已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從而擴大知識面。

結果,反對評論如雨後春筍,戾氣也由然而生。不是人們易怒,隻是交流方式變瞭而已。雖然不是憤怒導致瞭分歧,但分歧的增加會令人更加憤怒,這很危險。尤其是那些當面不敢說的話,在網上卻能輕易的扔出來。

所以我們要謹慎表達反對。怎樣才是更好地表達反對呢?大多數讀者都明辨純粹的辱罵與推理嚴謹的反駁,但我認為給反駁分層定義更有所助益。因此,草擬的反駁等級如下:

反駁等級0: 辱罵

這是最低級常見的反駁形式。我們都見過這種評論:SB!辱罵越明顯,就越膚淺。

反駁等級1: 因人廢言

對人不對事的攻擊比單純的辱罵強一點,可能真的有一定分量。例如,一個參議寫文章說應該給參議員漲工資。肯定有人會說:當然他會那麼說,他本身就是參議員啊。這並不能駁倒作者論點,這仍然是非常低級的反駁形式。如果作者論述有問題,你就應該指出問題所在;如果沒有問題,跟他是不是參議員有毛關系?

因為文章與作者專業不對口,就認定其內容沒有權威,是因人廢言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是最操蛋的一種,因為好主意往往來自旁觀者。問題的關鍵是作者正確與否。如果他由於不專業而犯瞭錯,那麼指出他錯的地方;如果人傢沒犯錯,跟人傢權不權威的有毛關系?

反駁等級2: 批評語氣

接下來,我們開始研究針對文章而非作者的反駁。其中最低級的方式是反對作者的語氣。比攻擊作者強瞭一點,但反駁依然不給力。作者觀點正確與否要比語氣如何更重要。況且語氣很難界定,語氣再溫和也可能會暴瞭好鬥之人的菊。所以如果隻批評對方的語氣,相當於你啥都沒說。有可能作者語氣不好但觀點正確,這比語氣謙恭但觀點錯誤要強一百倍。因此,作者如果有錯,請指出錯誤所在。

反駁等級3: 反對

這個階段,我們終於開始回應文字內容而不是作者或其語氣瞭,但隻簡單陳述相反觀點,沒有或很少有論據支持,依然很低級。用反例反對,有時候會起到一定作用。雖然有時陳述反例就足以證明作者的錯誤,但有證據支持會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