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95)目光放遠,萬事皆悲

2016-08-13 17:11:43

生活:

    如果說人生的第一春是在“團隊的大傢庭”中,為社會事業各司其職,各盡其力的話,那麼第二春則是自己的小傢庭裡,發展自己、充實自己,娛樂自己,以享受積極美好的人生。認識到這種變化,就能夠很好地進行角色轉換,適應新的環境,以愉悅的心態迎接輪回的又一春。 ——心靈咖啡最忙的一天是“改天”,人人都說“改天有空聚”,但“改天”永遠沒空過。最遠的一次是“下次”,人人都說“下次一定來”,但“下次”從沒有來過。真正的疏遠,總愛穿著熱情的衣服。真正的熱情,卻常一身疏遠的行頭。有一種親熱如此疏遠,比如:改天有空聚、下次一定來。——蘇芩要成為一個理性的女人,有兩個要件,一是女人,二是理性。判斷一個人有沒理性,僅憑她自己說是不夠的,正如醉漢總是說自己沒醉,毫無理性的人也愛說自己有理性。得旁人大致有個公論:這人還是講道理的;這人腦子清楚;或者,這人不會想太多。理性的思維,不會想太多。它是一把“若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奧卡姆剃刀,枝枝蔓蔓,越少越好。這樣你有腦袋才不會亂掉,也沒有太多幻想。——連嶽對人生的思索並沒有重要過快樂的生活,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但需要我們學會兼容。過度思維是一種災難,解決辦法是知行合一,不現實的東西不要想太多。批判的態度是應該有的,但仍然應該積極生活,沒理由讓一種態度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活。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如果你同時養瞭貓和魚,貓吃瞭魚,你除瞭責備貓,更應該責備自己。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范,而且吃虧的時候,除瞭怨恨那個人,更應該檢討自己。每個人都是人,都有著人性的貪婪,自私與溫情,我們永遠不能因為對方表現得善良,而忘記瞭他也有人性的弱點。更不可由他一時的卑劣,而否認他可愛的一面。——劉墉《不好也不壞的人》我們一生裡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時正好同路,就會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們遇到瞭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個人,才會把餘下的旅途全部交給這個人,結伴一起到終點。———不二飛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男人說,女人是二十而美,三十而強,四十而賢,五十而潤;有女人說,男人對女人應是二十而慕,三十而助,四十而敬,五十而賞。如果你擁有別人沒有的,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會做別人不會做的,請準備好:別人都會來批評你。如果想杜絕批評,那你不妨做一個無腦無能無言無為的人。 —— Elbert Hubbard如果你身上有個按鈕,一按掉就會消除記憶,忘卻哪些或痛苦或揪心的事,你會不會按?神人答:不是會不會的問題,一定是:咦,這裡有個按鈕,按一下……咦,這裡有個按鈕,按一下……咦,這裡有個按鈕,按一下……

情感:

    我喜歡香蕉,可是你給瞭我一車蘋果,然後你說你被自己感動瞭,問我為什麼不感動。我無言以對,然後你告訴全世界,你花光瞭所有的錢給我買瞭一車蘋果,可是我卻沒有一點點感動,我一定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我的人品確定是有問題的!我隻是喜歡香蕉而已啊~——借此言送給所有對愛情盲目執著的人問奶奶,是什麼讓他們維護一份感情長達60年,奶奶說那個年代什麼東西壞瞭都會想要修,現在什麼壞瞭都想著換。面對女生「你猜我幾歲?」最好的回答不是故意猜小五歲。應該先沉重狀反問「要聽真話還是假話。」女生當然會說聽真話,這時再故意猜小五歲~——@lalahdr從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做飯洗衣樣樣拎得起,不過是畢業幾個月的功夫。沒得依靠時,自己就變身小女超人吧。為什麼單著:人太好瞭、太愣頭青、 患有承諾恐懼癥、色情片看得太多、沒有動力沒有雄心、過於熱心、太無聊、性欲反常變態、太膚淺、太害羞。《我叫金三順》裡的女主人公的生活宣言是,“去愛吧,就像從來沒有受傷一樣;跳舞吧,就像沒有人註視一樣;歌唱吧,就像沒有人傾聽一樣;活著吧,就像明天是末日一樣……”真正的愛人是你教出來的,而不是你揀個大便宜不勞而獲從天上掉下來的。你要教會他用怎樣的方式去愛你。那些與你毫無關系的人,就是毫無關系的,永遠是毫無關系的。從認識的第一天開始,其實你就知道。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是有過無關痛癢的來往,就算你努力經營這段關系。而那些與你有關的,就是與你有關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們隻見過三次,就算你們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簡直想不起他或她的樣子,就算你們隔著十萬八千裡。有些人註定是你生命裡的癌癥,而有些人隻是一個噴嚏而已。這一切,據說都是“因瞭冥冥中的緣分”。——劉瑜99年彭麗媛上鳳凰衛視《明星三人行》,竇文濤和梁文道問:“你丈夫老被人介紹說是彭麗媛老公,是不是壓力很大?”彭表示自己嫁的人就是能駕馭自己的人。竇文濤驚呼:你的事業這麼成功,名氣這麼大,再找一個能夠駕馭你的那得多高?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王朔 《致女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