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9:31
文/莫塵
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隨著情感的失落或獲得,心境的動亂或寧靜,一不留神,卻發現自己原來一直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
前些天的大學同學聚會,老同學們感嘆我的變化巨大,他們曾以為在畢業時已在起跑線領先過他們的我,會出國,會做銷售精英,會自己開公司等等,但是很好笑的是,他們的種種猜測都不是我現在的生活,我沒能成為他們眼中任何一個的自己,自己本就是自己,我隻是在不斷的改變著、完善著自己。
童年時期,我是個沒有什麼玩耍生活的孩子,能想得起來的那些記憶都是考試、琴房、書房、舞蹈室,或許真的是沒有天賦,天資愚鈍,我學的這些都差強人意,直到如今都拿不出手,曾經因為厭倦學習還鬧過離傢出走,還一度讓帶我的外婆買酒解愁,在那些艱苦而孤獨的歲月裡,我很自閉,也很自卑,我深深感受自己與同齡的孩子的不同,他們會幹傢務會做一些小玩具,會有很多玩伴,而我因為要保護好手,保護好韌帶,要練習,有很多事都沒去做過。同學們認為我很驕傲,班主任認為我很嬌氣,常常備受排擠,為此還轉過學校。
直到進入高中,全身心的撲在高考上,情況才好些。常年的約束已成習慣,剛入大學的我並沒有過分的放縱自己,那時一鼓勁的就是如何學習好拿到學分早些畢業,如何找到兼職的工作自己掙錢花,如何早些擺脫父母的管控,如何真正有實力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真的把自己投入這些實踐中時,才發現有時候,即便你有好的動機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有時候,即便你有能力別人也不會給你機會。工作、人事上的一些擠兌、排斥、指責、打擊、誤解、批評、議論……這些讓人難於承受的細節或許充斥著很多人的人生歷程,躲不開也甩不掉,想忽視卻又不夠胸懷,想接受卻又覺得憋屈。我沒有選擇逃離,所以隻得承受,交瞭不少“學費”,走瞭些“歪路”,兩年半的兼職打工經歷,讓我視野變得開闊,心態上也愈加明朗。最值得慶幸的是,這期間,許多事情的價值觀、判斷法、自主權和人生的看法,在經常的溝通之後,與父母都能取得思想上的理解,父母、親人們對我經歷的人或事,並沒有多加幹預,他們給予我的更多是鼓勵,是支持。如今我還很感謝我的母親,如果沒有她當年的逼迫,沒有她當年給我的壓力,我學不會苦中作樂,學不會意志堅定,也不會有現在一些健康的習慣。
我並沒像大多數畢業生那樣紮堆的往一線城市擠,當年實習時就開始多方考察H市,感覺相比其它城市,生活在這裡的人,沒有太多廣州大都市的功利、沒有太多深圳新潮城市的浮華、沒有其他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的急促,可以拋下功利自得其樂過小日子,可以拂去浮華感受西湖之韻,可以悠閑地慢步大街小巷,這種心安理得、安於寧靜、不急不躁的生活形態,是自己心神向往的,於是同父母溝通好後,拿出自己的儲存金和父母的借款買下房子。同學們說我,你幹嘛一畢業就買房,這不是困住自己的腳步瞭嗎?也有人說,你真是猛女呀,這麼早就定下來。他們多數人是不贊同我這個做法的,但我都是笑笑,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選擇怎麼生活,我正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如今的生活是上班下班,按部就班,討價還價,貨比三傢。我不知道小市民是否都是這樣生活的,因為穩定的工作解決瞭很多人生風險的問題,所以努力深挖著這個城市可以讓自己打發時間的內容,或許生活更像是尋找著對自我的滿足。不會說白話,就去學,英文不好,也去學,生活空間過於狹小就去參加公益活動,戶外活動,同事聚會不會打牌打麻將就去幫他們輔導小孩子的功課,或是和他們聊聊傢常,討論股票,學學美容,做菜等,我要工作,我就得收起過分的自我與同事融洽相處,我哪怕不會討好領導但至少不敢漠視領導;我想要玩轉於某類圈子,我總得謙虛做人熱情相處,若總擺出一副“冷笑大眾”的冷面孔,我就不該腳賤往這圈子裡擠。
人之主動也是互動,在這樣的主動下,我結識瞭不少朋友,應付過一些人的虛偽、周旋過一些人的無聊,在所謂的一堆堆朋友、一個個圈子裡左跳右竄,也徒勞瞭一番精力,也真的結實瞭一些摯友。親熱寒喧中的虛情假意不想多懂,吹捧贊揚中的暗含嫉妒也不會多在乎,與人交往在慢慢學習著如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有些事情是經不起推敲的,也用不著去左思右想。還有人再怎樣自信,總有這有那不合人意的大錯小錯,擦身而過的每個人,都有其出色於人的地方,哪怕是遇著比自己學歷低、學識短、閱歷淺的人,對方的寬厚老實、忠誠坦然、謙和禮讓,都是該自己學一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