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青樓十大名妓之死

2016-08-17 23:06:48

  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宮中侍宴,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這詞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在驛站墻壁上的,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裡朝天曲’,以為是萬裡來朝的佳讖,婦人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卻是降宋的應驗。太祖又命她作詩一首,花蕊夫人念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宋太祖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更加傾慕她,不久封為貴妃。

  花蕊夫人後來因政治紛爭而觸怒瞭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在一次打獵中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NO3:李師師

  

  宋徽宗宣和年間,在北宋京城汴京,有一位腰如弱柳,體若凝脂,堪稱國色天香的青樓女子,她,便是艷名四播,曾被徽宗皇帝臨幸的一代名妓李師師。李師師本姓王,汴京人,父親王寅是染坊工匠,母親在她出生後便過世瞭。當時汴京的習俗,孩子生下來以後,在名義上應舍給佛寺,以求平安吉祥,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因為大傢管佛門弟子叫“師”。

  師師生下後,由父親王寅撫育。四歲時,王寅因案系獄處死,孤苦伶仃的她,被一妓院老鴇李姥姥收養,自此以李為姓。由於師師聰明伶俐,在李姥姥用心調教下,長大以後,琴棋畫畫,無一不精,再加上她那高雅的風度與超凡的姿色,艷名傳遍京師,成為汴京紅得發紫的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據載,李師師氣質優雅,通曉音律書畫,芳名遠揚開封城。可能由於童年淒涼的生活在李師師心裡刻上瞭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後,她給人的感覺始終總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淒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著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這一切都構成瞭一種“冷美人”的基調,反而更加迷人。

  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宮內,專奉道教。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節敗退,徽宗與欽宗終於在靖康之難成瞭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宋朝南渡後,李師師的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傢產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瞭個商人,後來在錢塘江淹死瞭。

  NO4:魚玄機

  

  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玄機”是其出傢後的道號。唐武宗會昌二年生於長安城郊一落拓士人之傢。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她幼年得調教,5歲便能誦詩數百首,7歲開始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成為人人稱道的詩童。

  魚玄機15歲入道觀,其風流絕世,狐媚多情,且能詩善韻。魚玄機的詩清淺婉麗,富有情致,可與唐代另一女詩人薛濤媲美。《全唐詩》收有她的48首詩。其中有“殷勤不得語,紅淚一雙流”、“雲情自鬱爭同夢,仙貌長芳又勝花”等佳句,一時在妓傢及士林中傳為美言。魚玄機的故事不見正史,隻是在《北夢瑣言》、《唐才子傳》裡零零散散記有她的一點蛛絲馬跡。

  魚玄機因詩出名,由此開始結交溫庭筠、李郢等知名人士,艷名遠播。一天,正遇一群新科進土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魚玄機恨自己生為女兒,空有滿腹才情,卻無法與須眉男子一爭長短,於是揮筆留下瞭這首無可奈何,卻氣概噴薄的詩:“雲峰滿月放春睛,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這首詩被初到長安的名門之後李億看到,他非常傾慕魚玄機的才華,而且他又與溫庭筠有一面之識,於是找到溫庭筠,請他幫忙引見。溫庭筠非常欣賞李億,有心成全他們。

  在溫庭筠的幫助下,李億心滿意足地把這個才女取進瞭傢門做瞭他的偏房。但李億的原配裴氏卻對魚玄機百般挑剔,李億隻得寫下一紙休書,將她掃地出門。這樁婚姻僅僅維持瞭三個月。李億表面上與之一刀兩斷,暗地裡卻派人在曲江一帶找到一處避靜的道觀———咸宜觀,出資予以修茸,又捐出瞭一筆數目可觀的香油錢,然後把她悄悄送進觀中,由此便取瞭“玄機”的道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