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07:24
不幸的是,慘敗的曹操在逃亡途中經過華容道,而奉命把守此處截殺曹操的關羽竟然顧念當年曹操對他的知遇之恩,義薄雲天地放走瞭曹操。有辱使命的關羽向劉備和諸葛亮請罪,劉備原諒瞭他。而此時劉備才知道:諸葛亮竟是有意將重情重義的關羽安排到華容道的,目的就是放曹操一條生路。因為他深知——曹操一死,北方必將再次陷入大亂,而隻有曹、孫、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才能給劉備提供喘息和壯大的時機,以便有朝一日真正贏得一統天下的實力。
“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成瞭赤壁戰後劉備嚴格遵從的指導思想。他揮師西進,征服瞭西川,將中國西南的廣大區域劃為己有,而其帳下也聚齊瞭黃忠、馬超、魏延等一系列卓越的戰將。此時,華北的亂世梟雄曹操、西南的沒落皇族劉備、東方的少年霸主孫權這三個王者的“三足鼎立”格局終於形成瞭——這便是“三國”。
三國鼎立之後,曹操反思赤壁大戰敗北的原因,明白瞭軍事的勝敗根本上還是取決於國傢整體實力的強弱。他積極進行農業、經濟的建設,改良政治制度,大力招募人才——甚至隻要是有能力之人,就算曾經“殺人通奸”,也一概破格錄用!曹操不拘一格的梟雄氣概產生瞭效果,北方迎來瞭前所未有的興旺。然而,在曹操的宮廷內部,殘酷的奪嫡之爭也在悄然進行著——幼小而聰慧的王子曹沖慘遭兄弟毒殺,到底兇手是誰 答案揭曉時竟連曹操這樣的梟雄也大吃一驚!神鬼莫測的野心傢司馬懿也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他將賭註押在最沒有資格、而又最有潛力爭奪王位的王子——曹丕身上,手把手地教他忍辱負重的韜晦之術。更有另一位王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傢曹植,在曹操死之後也卷入瞭與曹丕的王位爭奪戰之中。權力、兄弟、欲望、戰爭、陰謀……一切困惑都緊緊糾結,每個人都陷入深深的掙紮之中……
劉備與孫權的同盟關系也是危機四伏,他們圍繞著荊州的歸屬問題進行著拉鋸戰一般的交鋒。終於,在孫權精心策劃的陰謀下,呂蒙的部隊攻占瞭荊州,而鎮守荊州的五虎大將之首——“一代武聖”關羽也因此而命喪黃泉。西川頓時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劉備喪失瞭理智,不顧國力的匱乏與諸葛亮的苦心規勸,竟然率領舉國的兵力征討吳國,誓要為關羽報仇!同時也為瞭奪回珍貴的戰略要地——荊州!
劉備傾舉國之力大軍襲來,而此時孫權的國傢也人才極度空虛,周瑜、魯肅、呂蒙死後,竟然連能夠抗敵的將領都找不到瞭。孫權不顧上下的反對,毅然啟用一位毫無資歷的年輕人陸遜擔任大都督,隨即輕蔑和置疑之聲彌漫瞭整個江東。就這樣,孫權頂著巨大的壓力與劉備苦苦對峙瞭八個月,靜待盛夏的到來……終於,三國時代的第三次大戰——夷陵之戰打響瞭,陸遜猛烈地使用火攻,將劉備駐紮在山林之中的八百裡聯營付之一炬,劉備大敗而逃,最終在白帝城悲愴地死去瞭,蜀國國力大損。這次“火燒連營”,讓所有人都見識瞭陸遜天才的軍事才能,而孫權威望也如日中天,確立瞭三分天下得其一的格局!
劉備死去瞭,他的兒子劉禪繼位,但諸葛亮卻成瞭實際上的西川之王。他一方面要“鞠躬盡瘁”地苦心經營國傢,一方面又“六出祁山”苦苦地攻打北方,一方面還要避免自己的忠心受到劉禪等皇室人員的猜忌……而同樣的困境也出現在曹操死後的北方宮廷——此時曹丕繼位。於是,一個是忠心耿耿的諸葛亮,一個是野心勃勃的司馬懿,大有截然不同的兩人竟因為相似的境遇,而從戰場上的死敵變成瞭惺惺相惜的知音!“三國”這歷時百餘年的大傳奇時代,就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兩大智慧高手精彩紛呈的爭兵鬥法中,漸漸接近尾聲……
公元234年,諸葛亮勞累成疾,在五丈原含恨死去,從此蜀國再也無人能抵禦司馬傢的入侵。
公元251年,控制瞭魏國政局的司馬懿,在洛陽死去,但是司馬傢的稱霸天下的計劃才剛剛開始。
公元252年,曾經叱吒風雲的東吳大帝孫權,在建業死去,不久吳國開始陷入皇位爭奪的內亂中。
三國走向瞭結束。英雄們告別瞭時代的舞臺,閃爍在歷史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