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21:58:25
中國有句老話,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
中央軍和部分有人罩的地方軍,上級都高看兩眼,國府當局損失多少補充多少,槍彈糧飽足足的,不說小康,最起碼能混個溫飽。八路軍可不行,貧還來不及脫,在38—39年的國共蜜月裡,槍彈糧被服多多少少還能補充點,有的時候,地方當局還給,後來八路軍一線團隊徹底成瞭沒娘的孩子,隻好出門找日本鬼子要飯啦。
主要是八路軍總部後勤部被服廠的生產工藝、設備實在不行,無力滿足八路軍廣大一線團隊的需要。在1939年後,龐大的八路軍後勤系統的被服部分幾乎被日軍徹底破壞,殘留的現代化生產能力迅速被疏散到延安,各根據地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來解決問題。有的時候,八路軍士兵不得不客串裁縫,自己做自己的衣服,一群大老爺們,放下槍拿起針,幹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粗佈是面料,但根據地的生產工藝無法滿足八路軍部隊的需要,日軍以戰養戰,在中國大肆掠奪糧食棉花,而老百姓也需要棉花,關鍵是當地婦女的生產數量遠不能滿足八路的需要,用杯水車薪說一點都不過分,起碼紡織者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想換點錢來得到油鹽以及其他必需品,八路的一線團隊穿的破破爛爛像叫花子,一到冬天就犯愁,國民政府連身棉軍裝都不發,冬季大練兵不是獨創,但也是無奈的無奈,部隊缺乏禦寒的棉衣,不活動活動就會凍死人。很多連隊隻有一兩件棉衣,隻有哨兵上崗才能穿,有些部隊的哨兵不得不披棉被上崗位,潛伏哨兵把自己埋在草堆裡取暖。八路的將領們覺得與其讓部隊凍得都擠在炕上發抖,不如練練兵,投投手榴彈什麼的,既禦寒又提高瞭戰鬥素質。
八路就開始為瞭生存而戰鬥,缺槍少彈的八路就得自己琢磨收拾鬼子漢奸,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沒本事,隻能在寒風裡顫抖,不過鬼子漢奸有的八路很快都有瞭,要是沒有就從日偽手裡奪他娘的。摸營、伏擊、挖陷阱、打悶棍,反正隻要是對著鬼子漢奸,你愛幹什麼幹什麼,能繳獲佈料就運回根據地組織地方政府生產被服。
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可窮八路可不這麼幹,夏天多少還給敵人留點,在冬天的伏擊戰後,鬼子就不說瞭,扒光,他們有毛衣,八路最喜歡,就連漢奸的屍體上基本也隻剩下一個褲頭瞭。沒想到,當漢奸也不容易啊,臨死連件衣服都沒有。
日偽軍的軍服就穿在八路身上,不穿沒法子,冷,警察的黑制服也饑不擇食,上,扒他娘的。有條件地部隊還能就著染色,沒條件的,就披上鬼子皮過冬,反正八路也是隱蔽作戰,偷襲為主,很多時候,猛的看上去,那不是八路,整個叫花子集中營,要不是頭上頂個八路軍帽並且有地方組織帶領,弄不好被不明真相的地方部隊伏擊都不好說。
年時,山東東平的日軍偷襲八路,日偽軍清一色的八路灰軍裝,裝具齊全,可惜地方武裝見慣窮八路,富八路著實沒見過,馬腳一下子就發現瞭,正規老八路沖出來,一頓手榴彈披頭蓋臉,倒讓八路穿上新軍裝感覺瞭一把。
一年一套軍裝,做夢去吧,八路隻好發動地方縫補,老區甚至參軍的自己帶被服,不讓後勤傷腦筋。兩年能發件衣服都不錯,艱苦點的部隊,數九臘月穿單衣在寒風裡與鬼子拼刺刀,五月端陽披著棉襖打工事,舊的不敢扔,新的沒下來。
皮帶,統統的繳獲大大地,頭戴八路帽,腰間系皮帶,敞開衣襟,腰裡插駁殼,典型的八路地方幹部。
咱們說說鞋,鞋是地方組織生產的大宗,這個制作隱蔽,誰都可以做,敵人發現也不要緊,就說自傢納自己穿,可是,八路的遊擊戰特別費軍鞋。
平原地區稍微好點,一雙佈鞋能穿一個多月,山區,一雙佈鞋不過堅持400多裡山路而已,一旦有戰鬥結束,八路就立馬把自己的佈鞋脫下來,從敵人的屍體上脫下膠鞋或皮鞋,一雙膠鞋能抵5雙佈鞋,至於鬼子的皮鞋,盡管很笨重,但走山路省,耐磨損。
八路在平地或不爬山,很多士兵都把鞋脫掉,光腳走路,無他,節約。實際還是窮啊。
鞋為八路裝具裡唯一能超標準發放的,基層政權也多給八路這個,至於襪子,基本不用想,隻有裹腳佈,就連裹腳佈,也是承擔綁腿的功能,個別時候還的應急做繃帶什麼的。
幹糧袋、手榴彈包是八路軍士兵的標準配置,其式樣更是五花八門,有的長,有的短,上面還有字,如殺敵報國等,有的甚至上面還繡著花、鴛鴦等。地方動員參軍的一般都自己攜帶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幹糧袋和棉被。這些附屬玩意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