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十常待:東漢末年的十常待分別指誰

2016-08-20 22:11:19

程曠,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演義虛構人物。
蹇碩(?—189年),東漢末宦官。中平五年(188年),蹇碩為上軍校尉,靈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對其特別信任,並以其為西園軍元帥,領導袁紹、曹操等八校尉,以監督司隸校尉以下諸官。蹇碩雖然握有兵權,但對何進非常畏忌,曾和宦官們一起說服靈帝派遣何進西擊邊章、韓遂。中平六年(189年),靈帝在病重時將劉協托給蹇碩。靈帝去世後,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天子,但因手下司馬潘隱與何進有舊對何進使眼色而失敗。劉辯繼承帝位後,蹇碩與中常侍趙忠、郭勝等寫信欲合謀除去何進兄弟,因郭勝與何進為同郡且何進及何皇後發跡亦有其功勞於是親信何氏便慫恿趙忠等人不聽蹇碩之計,且將蹇碩的書信告知何進,何進於是便派黃門將之誅殺,其部下士兵亦被何進所領。
夏惲(?—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據《三國演義》記載載: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
郭勝,南陽人。漢靈帝時為中常侍,與張讓、趙忠等狼狽為奸,並皆封侯。曾助同鄉何進貴幸。後被袁紹等人率兵誅滅。

以上就是在《三國演義》中的十常侍,是東漢漢靈帝時期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裡,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