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是哪四位?蜀漢四相簡介

2016-08-20 22:13:10

蜀漢是三國時期的三國之一,是漢室後裔劉備所建立的政權,都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劉備建立政權後在圍繞國傢的治理上建立一系列的治理政策,那麼,這個治理政策是怎麼來的呢?自然是離不開能人賢臣的輔佐瞭,在蜀漢,蜀漢在國傢的管理方面有“蜀漢四相”管理輔佐,那麼,這蜀漢四相是哪四相?蜀漢四相簡介。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是哪四位?

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 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

蜀漢四相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建安十二年冬,他被劉皇叔三次邀請,並最後歸屬蜀漢。在其中,他認為必定三分天下,並且認為隻有與吳王孫權聯合起來,方可滅曹。果不其然,諸葛亮果真才對瞭!在他的指導下,沒少贏過曹操。章武元年,劉備為抱關、張被害之仇,直襲東吳。吳軍連連敗退,東吳大都督陸遜趁劉備在林中避暑,一把大火燒毀瞭劉備七十萬大軍。劉備在臨終前再三叮囑諸葛亮,要聯吳伐曹,不能像自己一樣與東吳鬧不和,諸葛亮含淚答應瞭。
從此以後,諸葛亮開始專註於北伐,六出祁山,雖僅攻下兩座城池,但激勵瞭蜀軍將士不服輸的精神。這裡面,還有諸葛亮想方設法,但上天又不曾幫助他。比如說糧草問題,有一天,糧道發生地震,很難再前行,若不是諸葛亮發明瞭木牛流馬,蜀軍遲早餓死;還有一次,諸葛亮用計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此時正值春荒,司馬懿急需糧草,而上方谷糧草豐盛,諸葛亮故意用計撤軍。司馬懿攻下上方谷後,發現糧草裡全是火油,還在地下發現大量硝炭,這時大火漫天。就在諸葛亮認為司馬懿必死之際,突然下起瞭大雨,司馬懿得以逃脫。諸葛亮還是未能把司馬懿消滅,揮淚病逝,謚號忠武侯。

相關閱讀推薦: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君子”指誰?其有啥生平事跡
戊戌變法中戊戌六君子分別是誰?戊戌六君子怎麼死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為何隻剩下文明古國中國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培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並被受命開府,後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采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
公元246年,蔣琬病卒,謚曰恭。死後葬於涪城西山。

董允,字休昭,三國著名政治傢,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是官員費禕的助手。諸葛亮死後,他多次執意北伐,結果屢戰建功,成為後主心中的好助手。
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太守,劉備立太子時,允被選為洗馬,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費禕,字文偉,三國著名名臣、政治傢。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蔣琬主張暫停北伐,調養生息,十年之後,北伐不遲。於是費禕就被封為蜀漢護衛將軍。後主多次聽從費禕治國之言,費禕也因此使蜀漢變的更加繁榮昌盛。
北伐時為中央軍隊保護總監,又轉為丞相府參謀長。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恭真誠,很廉潔,傢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志銘為其長女所書。
以上四位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四相,可以說,這四人是蜀漢能建國及劉備死後在三國那個時期茍延殘喘幾十年的關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