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的主人公是誰?風燭殘年有什麼歷史典故

2016-08-20 22:12:27

成語風燭殘年的意思是什麼?成語風燭殘年的意思是比喻人到瞭接近死亡的晚年。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那麼,成語風燭殘年的主人公是誰?成語風燭殘年出自何處?風燭殘年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風燭殘年的主人公是劉因

劉因,字夢吉,號靜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縣)人,元代著名理學傢、詩人。
劉因父祖皆為金朝人,故他自視為亡金遺血,元滅南宋,他屢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與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年),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辭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再度征召,劉因以病拒絕。至元三十年(1293年),劉因病逝,朝廷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

成語風燭殘年出自何處

《蕩寇志》七六回:“見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傢出身大汗,老夫風燭殘年,倘不能見,九泉之下,也兀自歡喜。”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風燭殘年有什麼歷史典故

劉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聰敏,寫瞭一手好文章,並且肯下工夫讀書,著作有“靜修集”和“四書集義精要”等著名的書。他幼年時父親就死瞭,一向對母親很孝順;長大以後,曾在朝廷做右贊善大夫。後來因為母親生病,才辭去官職,返回傢鄉侍奉母親。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卻不願意再去瞭。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放棄這個做官的機會呢?他回答說:“我的母親已經九十歲瞭,就好象是㈱風中殘燭﹞,朝不保夕,我怎麼可以遠行,去貪圖那些榮華富貴呢?”

相關推薦:

成語不可救藥的主人公是誰?不可救藥有何典故
不脛而走的主人公是誰?不脛而走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飛熊入夢中的飛熊指的誰?飛熊入夢有何故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