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建立,西漢的政治制度都是在秦制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地方行政機構也是一樣的,除沿襲秦朝的郡縣制外,漢初還分封諸侯王,形成郡國交錯的局面。郡縣官制承襲秦代,封國官職仿照中央。史稱之為”郡國並行制“。那麼,西漢的郡國並行制有啥弊端呢?揭西漢的郡國並行制的弊端有哪些。
西漢的郡國並行制有啥弊端呢?
郡國制並不能加強中央集權,當初實行封國制的是漢高祖劉邦,他無非是想給跟他打下江山的臣子和劉姓傢族一個交代,沒有想過這樣做會影響後來的大漢政權的穩定。
西漢的郡國並行制的弊端有哪些?
郡國並行的制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沒什麼錯誤的,隻是漢初的情況,導致瞭吳楚七國之亂。
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劉邦打不過項羽,憑借著韓信、彭越和英佈三個人的力量,才滅掉瞭項羽,又封瞭一些如韓王信、盧綰等一些異姓王。劉邦對他們並不信任,加之他們的一些不當舉措,最終導致瞭異姓王有三種下場,第一種,造反被殺;第二種,誣告造反被殺;第三種,北走胡。
劉邦在不信任異姓王的情況下,隻好分封同姓王。如果惠帝不死,那沒有任何爭議,天下基本上就是劉邦-惠帝-惠帝子孫這樣傳下去。可是漢文帝代王劉恒的繼位,引起瞭很多劉姓貴族的不滿。梁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誰當梁王,誰就會以謀反罪賜死。而劉邦在分封的時候,留下的另一隱患,就是由於劉邦隻有四個兄弟,且多不成器,就封瞭一些關系較遠的,可能是親戚的王,比如荊王劉賈。他的兒子吳王劉濞,正是吳楚七國之亂的主謀。
至於七國之亂,雖然聲勢浩大,漢景帝心裡還是十分有譜的,他之所以不急於出兵,就是為瞭讓梁國為首的近親諸侯王,抵抗以吳國為首的遠親諸侯王。等到雙方消耗殆盡,自己在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說,郡國制並沒有什麼弊端,關鍵看封誰,怎麼管理。漢初在管理方面也有嚴格的規定,即必須通過三方面,才能調動軍隊。隻不過有些大國,比如吳國,由於歷史原因,是自己任命的官員。一般的諸侯國是沒有能力調動軍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