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何發生群雄割據?揭群雄割據的歷史原因

2016-08-21 18:22:06

東漢自更始三年八月劉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稱帝,東漢建立,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傳八世十四帝,歷經195年。一直到公元190年,董卓之亂又起,自此漢廷大權旁落,揭開瞭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東漢政府名存實亡。那麼,問題來瞭,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是怎麼一回事呢?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指的是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又有什麼背景呢?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傢揭曉。

東漢末年為何發生群雄割據?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腐朽的朝廷根本無力平叛,在黃巾軍沖擊下,岌岌可危的東漢王朝決定飲鴆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雖成功鎮壓瞭黃巾起義,但卻使地方州郡長官擁兵自重。公元188年,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刺史為州牧,使刺史成瞭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縣三級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州牧的設立和州刺史權力的提升,埋下瞭漢末軍閥割據的禍根。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有什麼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並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並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的就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湯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瞭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傢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裝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庶族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方面占有瞭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瞭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之後一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 篡漢,改國號為“魏”,東漢結束,從此進入三國。

相關閱讀推薦

東漢歷史:東漢是怎麼建立的?東漢的建立者是誰
東漢是什麼時候滅亡的?東漢滅亡的時間是什麼
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揭秘西漢和東漢的關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