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遠千裡的意思是什麼?成語不遠千裡的意思是指不以千裡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那麼成語不遠千裡的主人公是誰?成語不遠千裡出自何處?不遠千裡有什麼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不遠千裡的主人公是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孟子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儒傢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成語不遠千裡出自何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漢書·谷永傳》:“直言之路開,則四方眾賢不遠千裡,輻湊陳忠,群臣之上願,社稷之長福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兩個壯士不遠千裡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今聞大王高義,收伍子胥於窮厄,故不遠千裡,束身歸命。惟大王死生之!”
不遠千裡有什麼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梁惠王見瞭孟子說:“你不遠千裡而來,也會有借以使我國受益的主張吧?”孟子說:“大王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大傢都去逐利,那麼就永遠也得不到滿足。”梁惠王問該怎麼辦,孟子說:“隻要大王講仁義就行。”
梁惠王見瞭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裡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傢帶來利益瞭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瞭。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傢,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瞭。”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傢,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傢;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傢,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傢。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傢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傢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傢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瞭,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瞭。” 梁惠王聽瞭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
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隻要講仁義就夠瞭,何必再講利呢?”
相關閱讀推薦
孟母三遷的主人公是誰?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
“刻像殉母”的主人公是誰?刻像殉母講述的是什麼
“斷機教子”的主人公是誰?斷機教子講述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