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成語一鳴驚人的故事

2016-08-21 20:25:25

  一鳴驚人是什麼意思?註解:鳴,叫;驚,震驚。釋義:一聲鳴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就做出瞭驚人的事。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成語一鳴驚人的故事

  齊威王生在戰國時代

  他繼承王位時還不足三十歲,正是貪玩的年齡。他春風得意,整天隻知道在宮中吃喝玩樂,沉溺於酒色之中,全不把國傢的安危和百姓放在心上。三年下來,朝政混亂,人心渙散,邊境上也警報頻傳。有的諸侯國看見齊國日趨衰落,便乘機攻打,侵占瞭不少土地。群臣百官私下裡議論紛紛,都擔心如此下去國傢將要滅亡,可是誰也沒有膽量進宮直諫。

  齊威王有個大臣叫淳於髡。

  淳於髡善於言辭。他進宮叩見齊威王,說:“臣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叫,您說,這到底是什麼鳥啊?”這樣的諷喻齊威王當然能聽懂,淳於髡是在說他治國尤功。這個很會玩的齊威王,很幸運地擁有機靈的大腦,更幸運地擁有淳於髡這樣的大臣。他笑瞭笑說:“這可不是一隻平凡的鳥啊,它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齊威王是個君子,他恪守瞭諾言。

  很快,他帶著群臣到各地視察,他來到即墨,見田裡的莊稼長勢很好,百姓生活安康,感慨地對即墨大夫說:“我在宮中時常聽人說你的不好,現在親眼所見你的業績,知道你是一個正直的人。”言罷,封給即墨大夫一萬戶。接著,齊威王又巡視阿地,看到農田荒蕪,百姓愁苦,生氣的訓斥阿地大夫:“宮裡天天有人在我面前替你美言,而今真相大白!”當即令人將阿地大夫押回京城。然後,召集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視優劣給予獎懲。同時整頓軍隊,振作士氣,親自率軍打敗瞭魏國的入侵軍隊。

  此後,齊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各國君主都驚嘆:“齊威王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