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羊的神話傳說

2016-08-21 22:35:26

  中國的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非常多,其中關於羊的神話故事也長讓人們提起,羊也是眾多神話故事裡的主角,同時也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員,下面是有關羊的故事,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羊的故事吧。

  關於羊的神話傳說

  盜取五谷給人類——奉獻的羊

  六畜中,羊是除狗以外最早被馴化的動物。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馴化瞭山羊,繼而馴化瞭綿羊。在沒有文字的上古時代,人們不可能科學地說明羊被馴化的歷史,但他們可以通過神話曲折地反映自己的認識。

  生活在雲南高寒山區的部分白族,直到新中國成立前,還處在氏族社會末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羊仍是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反映遊牧生活的神話得以完整保存。根據流傳在雲南省洱源縣、雲龍縣一帶的白族神話說,羊最早出現在金沙江源頭的地方。一隻仙羊被山狗攆到蒼山上,跑進單村獨戶的叔王傢,怎麼吆喝它都不肯走。叔王一傢人沒有見過羊,見這角彎彎、毛長長、咩咩叫的東西,不知是什麼野物,趕緊跑下山去把白王請來看。白王見是羊,非常高興,教給叔王傢放羊、養羊的技術。三年後,羊繁衍成群,白王把這些綿羊分給高山上住的人放養,把山羊分給壩子裡住的人放養,從此,人間才有瞭羊。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由於農耕文明出現較早,羊產生的神話常常與五谷的種植聯系在一起。話說上古時候,人間沒有五谷雜糧。有一年九月,一隻神羊來到人間,發現老百姓隻吃野果、野菜,瘦得皮包骨頭,十分同情。好心的神羊得知人間沒有五谷雜糧後,就回到天上,從玉皇大帝的五谷田裡偷瞭五種谷穗,送到人間,又教給人們播種五谷的辦法。從此,人間才吃上瞭五谷雜糧,日子也好起來。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惱怒,就命令天神把神羊拉到人間宰殺,並要人們吃羊肉。沒想到,第二年在宰神羊的地方,長滿瞭青青的馬蓮草,又生出個小羊羔。羊從此在人間一代一代傳下來,自己以吃草為生,但把羊奶、羊肉和皮毛供給人享用。

  這則神話不僅闡釋瞭羊的來歷,而且表明瞭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及人類對羊的情感。在這裡,不由人想起希臘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竊取天火帶給人類,即便受到最嚴厲的懲罰亦無怨無悔,是令人崇敬的偉大英雄;這裡的羊盜取五谷種子給人類,最終舍生取義,同樣具有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廣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號稱羊城,又簡稱“穗”,與羊送五谷的神話故事有關。據說周朝末年,有五個仙人騎著口銜谷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即今廣州),將谷穗贈給人們,祝這裡永無饑荒。仙人隱去後,羊化為石。雖然這裡的羊並沒有體現出犧牲精神,但它惠及人類、人類對它充滿感恩之情則與上面的神話十分相似,至今廣州立有五羊送穗的雕像。

  公堂斷案最公正——正義的羊

  在神話裡,羊不僅是給人間送來五谷雜糧的英雄,中國的“普羅米修斯”,還是幫助女媧補天的功臣。

  上古時候,因為共工氏怒撞不周山,導致天柱折,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女媧看到人類陷入如此巨大的災難之中,無比痛苦,決心煉石補天。她煉瞭七七四十九日,紅、黃、藍、黑的補天石都煉好瞭,就差白色的沒法煉出來。女媧從早想到晚,從黑夜想到天亮,無計可施的時候,七隻神羊回來瞭。領頭的神羊對女媧說,隻要借北鬥七星來,把它們琢成石頭的樣子,放到爐中同別的石子一起煉,別的石子就會變成白色的瞭。女媧命神羊把七星琢成石頭模樣。神羊調來甘露滴在七顆星上,日夜不停地琢、磨,角琢鈍瞭,嘴唇磨起瞭泡。過瞭七天七夜,七顆星終於被琢成瞭寶石,又在煉石爐中煉瞭七天七夜,終於煉出來白色的補天石。天補上瞭,人們又得以安居樂業。

  羊還是正義的化身。上古時期,帝堯手下有一個大法官叫皋陶,小時候就喜歡評個理,鄉鄰們有啥瓜葛事,一找到他就能分明是非瞭。大傢都說他是大賢,公正無私,很敬佩他。時間一長,皋陶的名字傳到京城。那時候,還沒有公堂,平時很多打架罵人的事都沒人來解決,堯也很頭痛。他聽說皋陶的賢名後,高興極瞭,便騎著小毛驢,翻瞭幾十座山,來到皋陶傢裡。在堯帝再三請求下,皋陶隻得跟他一起到瞭京城。堯叫他管天下行法斷案的事兒,每件事他都公平如水。不幾年,就把全國許許多多的案子辦得一清二楚,人人都服他。有一年,西番國向堯帝進貢來一隻怪獸,頭上長瞭一個角,像麒麟一樣,很好看。堯一高興,就下令讓文武百官都上朝開眼界。誰知他們還沒排好隊,就聽“哎喲”一聲慘叫,一個名叫孔壬的大官兒被怪獸抵死瞭。官員們都很害怕,有的轉身就想跑。皋陶說:“大傢都別怕,這是一隻神羊,它最會判斷誰好誰壞。它抵誰,就說明誰做瞭壞事。”大傢一聽,都說有理兒,孔壬平時為非作歹,早該懲罰瞭,隻是由於堯為人寬厚,才沒有懲罰他。堯帝一看皋陶認識怪獸,就要封賞他。皋陶什麼也不要,就要這隻神羊。從此,每次辦案,皋陶就把這隻神羊拉到公堂上,它要是一抵誰,皋陶就判誰沒理,輕的攆出大堂,重的判刑坐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