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孫悟空取經前後的區別

2016-08-22 21:23:19

  《西遊記》主要圍繞唐僧師徒4人取經之路,而本事高強的孫悟空也成為西遊記中的主角。取經之前他大鬧天宮,很多神仙都敵不過他,在取經之路有孫悟空的保護,才得以取經成佛,下面中國小編就揭秘揭秘孫悟空取經前後的區別。

  為什麼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所向披靡,西天取經中卻菜得噴血?

  首先要確定孫悟空的身份問題。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他的身份隻有一個,是花果山的美猴王,號令72洞妖王和六大魔王,是事業上升階段的老板。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時候,按《孫悟空是個好員工》來說,他成瞭一個打工仔兼保鏢,如找吃的、打妖怪、跑腿之類都需要孫悟空來做。另外,孫悟空還屬於刑滿釋放人員,之前的身份本就是囚徒,還是一個從很高位置上(雖然有名無實)判下來的,為防止他不聽話,觀音采取瞭緊箍咒的管制措施。因此說,西天取經路上的孫悟空是一名刑滿釋放後在唐氏公司的打工仔

  確定瞭孫悟空的身份問題後,我們就可以研究他的取經前後的心態瞭。

  一、年少輕狂和老道世故。孫悟空剛開始的時候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靠一身本事,很快創建瞭自己的私營公司,但自從跟著太白金星上瞭一趟天宮之後,心態自然就變瞭。還是人傢天上這政府部門大權在握、呼風喚雨,比自己的花果山不知要強上多少倍。於是,不自覺也就萌生瞭加入體制當個官的想法。但由於根基淺,又沒靠山,勉強做瞭個養馬的“弼馬溫”。這讓悟空很不服氣,一怒之下,反下天庭,自己封瞭個“齊天大聖”。玉帝老兒當然是不會願意的,你都“齊天大聖”瞭,我算老幾?於是,震怒之下,發兵清剿。孫悟空一看沒有後路可走,幹脆也就豁出去瞭。後來的大鬧天宮,盡管讓他出瞭一口氣,但終究沒能混上個一官半職。最後,反讓如來佛將自己壓在瞭五行山下。判瞭五百年有期徒刑,雖然沒能大徹大悟,卻也讓悟空窺出一些端倪:孫猴子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胡折騰終究一事無成,跟著如來混才有出頭日,降妖伏魔隻是一時痛快,保護唐僧安全到達才是第一要務。

  二、我說瞭算和領導說瞭算。大鬧天宮時,孫悟空排兵佈陣,一馬當先,自己擁有決策權。自從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來,悟空唱著“感恩的心”上路瞭,師父長、師父短地叫個不停,鞍前馬後盡心盡力,希望透過降妖伏魔來報答師父。豈不知人傢唐僧可不這麼想,我救瞭你,你就要聽我的。悟空當然不會明白,當援助成為一種施舍與恩典的時候,它就不再是單純渡人於困厄的方舟瞭。孫行者哪能受得瞭這等管束?領導一看不行,幹脆給他帶上瞭“緊箍咒”。悟空此時的命運,已完全掌握在唐僧的手裡。你要再給領導對著幹,領導就給你個“小鞋”穿。讓孫行者左也不是,右也為難,始終不敢放開手腳幹工作。最讓悟空心灰意冷的當然還是在對待“三打白骨精”的問題上,明明是妖精,領導偏要說是好人。最後,悟空還是被趕回瞭花果山。雖然後來觀音菩薩給悟空平瞭反,卻也沒有對負有重大領導責任的唐僧任何的處分。這讓悟空很窩火,暗自唱著“敢問路在何方?”,很是鬱悶,但又不好發作,誰讓咱隻是個“打工”的呢。所以,後來的悟空也就學乖瞭。一旦有拿不準的事情,不是到如來那裡去請示,就是到觀音那裡去匯報,領導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揭秘孫悟空取經前後心路歷程

  三、消滅還是釋放?客觀的講,剛開始的時候悟空幹的還是挺順心的,一路斬妖除怪,大顯身手,很有成就感。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各種矛盾也就顯露出來瞭,一般的妖怪還可以,關鍵是那些“牌子硬”、來頭大的不好對付。都是上面派下來的,打一個救一個。不是上頭的關系,就是領導的老部下。你費瞭九牛二虎之力,最後怎麼抓的還要怎麼放回去,倒是一些沒有關系的最終成瞭悟空邀功請賞的戰利品。因為有瞭大鬧天宮的教訓,孫大聖出手時不可能沒有留一手的想法。你想,要成正果,做大官,心理上怎麼可能沒負擔。於是一遇強敵。往往先自矮瞭半截,完全沒有瞭開始時的“讓你看老孫的手段”的豪氣。隨它去吧,打狗還要看主人呢!況且,要成正果是離不開這些人的幫襯的,得罪瞭他們,誰要打個小報告都夠自己受的!時間久瞭,悟空也就慢慢琢磨出一些道道來,誰也別得罪,犯不上冒那個險。所以,那些本來很好收降的妖怪也就顯得不那麼好對付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