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解縉簡介 解縉趣事集合

2016-08-08 22:36:16


  解縉(xie jin),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是明朝吉水人,現今江西吉水人。解縉自幼穎悟絕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善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後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死相淒慘,在永樂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死時才四十七歲。後來在成化元年,追贈朝議大夫,謚文毅。解縉在文學史上有重大貢獻,後世著名的《永樂大典》就是他主持編撰的。他還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恒殿試佚事》等。

  這樣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人,不僅在文學史上給我們留下瞭許多瑰寶,關於他的小故事,也為後人稱道。

  其一,吉水城有個紳士,附庸風雅,喜歡結交文人。一天,那紳士宴請名士,解縉父子也在邀請之列。其中有一個並無真才實學的舉人對解縉道:“我有一個上聯,你若對不出,便早早丟瞭神童的稱號吧。”說完便道出上聯:蛤蟆蟈蟈鬧庭園,蹦東蹦西討人惱;解縉聽他出口傷人,也很惱怒,毫不客氣地道:瘋狗汪汪咬門坎,搖頭搖尾惹客笑。在座眾人聽後,無不捧腹大笑。

  其二,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瞭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為其題詩。 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瞭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作,隻見解縉含笑從容續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瞭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 有影無形拿不得。 隻緣偷卻仙丹藥, 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瞭“蓬萊客”,就意味著成瞭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 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為對其修行的稱贊。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為驚喜,千謝萬謝而去。

  其三,某翁傢資巨富,一日為夫人祝壽而大擺宴席,並再三邀請解縉赴宴。解縉感到盛情難卻,便前往祝賀。 酒酣耳熱之際,某翁請解縉題詩慶賀。解縉乘著酒興,當即應之道: 這個婆娘不是人, 聽到這句不恭之語,舉座皆驚,某翁及其子更是怒氣沖沖。解縉不以為然,從容續道: 九天仙女下凡塵。 原來如此,眾始莞然。及其轉句,又聽解縉念道: 兒子個個都是賊, 眾復愕然。隻見解縉收句雲: 偷得蟠桃獻母親。 某翁之子頓時轉怒為喜,眾賓客交口稱贊。

  其四,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 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後生產,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龍, 把皇子喻為“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 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為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 永樂皇帝本是借此題為難解縉,於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 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 料是人間留不住, 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屍體扔到池塘裡去瞭。” 解縉轉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場君臣對話,充分表現瞭解縉出口成章,應付自如,正因為如此,才使避諱之語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釋。

  其五,一天,解縉應一位朋友去閑聊。可當解縉到朋友傢門前時,隻見門上貼瞭一副聯:

  閑人免進;

  盜者休來。

  解縉陷入沉思:我今天之來,既非閑人,也非盜者,而且是應約而來,朋友為何如此無禮?但他仔細再看,發現對聯的下方還留有空白處,門邊還放著筆墨。解縉恍然大悟:朋友有意讓他續對,才可入內。解縉想瞭想,便提筆將對聯續成:

  閑人免進賢人進;

  盜者休來道者來。

  解縉寫完,便推門入內。朋友一見便道:“我門上不是寫著閑人免進的嗎?”解縉笑道:“你再去門上看看,我今天以賢者之身,堂而皇之進來,令你蓬蓽生輝,還不謝我?”朋友一看門上的對聯,哈哈笑道:“老兄真是籌高一碼。”

  其六,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 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遊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 雞冠本是胭脂染, 一語剛落,隻見皇帝從身後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 今日為何淡淡妝? 隻因五更貪報曉, 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瞭甚為高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