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11:17
孔子的死,除瞭自然的生老病死外,大概也與他的孤寂有關吧。孔子之死就是這樣。孔子本來應該是自信的,滿足的,有那麼多的學生,那麼多的好學生,自己又有那麼多的學術建樹,足以名垂千古。可是晚年孔子的心中卻是一片悲涼。首先是“吾道不行”。 “克己復禮”、“吾其為東周”的理想徹底破滅,社會不但不見起色,而且比以往更糟。老年孔子飽嘗理想破滅的灰心和英雄垂暮的無奈。再者是兒子孔鯉先己而去,孔子深受老年喪子之痛,不久自己心愛的學生又死瞭,所以他痛苦到呼天搶地:“天喪予!天喪予!”孔子七十三歲這最後一年,忠心耿耿的子路又死瞭。“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予者,其由與!”而今,子路也死瞭。老先生傷心之極,大病。
於是,內心痛苦的孔子,在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