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2:34:57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扃上臺後,很快就背棄瞭自己的誓言,逐步關閉瞭通向孔甲的王權之門(扃本義就是從裡面把門關上的意思),當時最直接的辦法是將孔甲做掉,但是這位孔甲先生很聰明,極善偽裝,一方面裝可憐,遠離政治,喜好鬼神和女人,做出一副人畜無害的乖寶寶模樣,讓扃大叔有點下不去手;一方面又和自己的堂兄弟處得很好,這樣才能不遠離人們的視線。在這種形勢下,扃真地不好殺掉自己的侄子,如果那樣他的名聲將很臭(作為王者,名聲不能太臭),相反,撫養好自己的侄子,讓他遠離權力才是妙著,而孔甲在這方面很上道(當然也是陰謀,生在帝王傢的人在這方面都有天份),於是扃放過瞭自己的侄子。當然,那些知道當年內禪詳情的人就要遭殃瞭,他們一定會先後暴卒的。同時,扃也有意散佈孔甲的壞消息,刻意將他抹黑成“好鬼神,事淫亂”的紈絝子弟,像孔甲這樣生活作風很不好,宗教信仰很過分,思想品德很成問題的王室子弟,應該無資格繼承王位瞭。當然,老奸巨滑的扃先生會把這些評語說成是不降對兒子下的,與自己無關,反正死無對證。其實,哪一位帝王不好鬼神和女色呢,以現代文明社會的標準來看,哪一位不是思想道德有問題呢。隻不過現在需要孔甲背負這些問題,自覺遠離權力中樞。
本來,問題青年孔甲遇上扃叔叔,自然是甘拜下風。但是,在他以為這輩子隻能醇酒婦人消磨青春的時候,扃叔叔歸天瞭,廑兄弟上位瞭。這位仁兄單純多瞭,孔甲翻盤的機會來瞭。他一方面利用大旱散佈消息,說老天因為廑得位不正降罪於他,讓廑非常恐懼(太欠為君者的膽氣瞭),失去瞭道德和法統的支撐;一方面利用廑對自己的優容積聚力量,覬覦王權。這才讓歷史出現瞭拐點,進入瞭孔甲先生的小時代。
孔甲上臺後,應該是想有所作為的。由於沒有史料記載,我們不好妄加揣測。但是,後世史傢似乎中瞭不降先生的降頭,紛紛為孔甲貼上諸如“孔甲亂夏,四世而隕”的標簽。如果按照史書上所說,孔甲在位31年,真要是個胡天胡帝的君王,大夏恐怕早就亡在他的手裡瞭,還能再傳四世嗎,31年可是能做出很多壞事的,加之此時的夏氏共主地位本來就有所動搖。廑因為十日並出的大旱而憂死,難道背後就沒有諸侯作祟的影子嗎?所以,孔甲先生在漫長的執政期間一定作瞭很多不荒唐的事,努力維系夏的王權,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還可以這樣設想一下,一個在強勢的叔叔和心存疑懼的堂兄弟的威壓之下夾著尾巴做人的孔甲,在君臨天下之後,難免有些放肆,這完全可以理解。就像今天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一直刻苦努力,可一進大學之門後便如換瞭個人似的,沉溺網絡,不思進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進大學之前,他們生活在父母的視線之內,望子成龍的父母對孩子始終勤於督促,嚴於管理,所以孩子能夠努力學習;一旦進入大學之後,父母的視線模糊瞭,孩子獲得瞭相對自由的空間,卻不會自我管理,很容易迷失方向。孔甲先生在這方面可能會有些出格,這也成為他被後世詬病的主因。但我相信,他絕對沒有忘記帝王的責任和使命,一定為江河日下的夏後氏做瞭許多有益的事。
下面,我們說說孔甲先生見諸史籍的兩件事情,分析一下孔甲先生的執政效果。
孔甲田於東陽黃山(萯山)。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於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後來,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勝也,之子是必有殃。”後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餘子,誰敢殃之?”子長成人,幕動坼橑,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孔甲曰:“嗚呼!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甲先生在東陽黃山打獵,遇上大風,天也黑瞭,迷路瞭,隻好到百姓傢休息。這傢人剛生下個男孩,有人說:“大王來瞭,是個好日子,這孩子一定會沾瞭王氣大吉大利的。”也有人說:“恐怕這孩子承受不起吧,將來一定會無福消受,沒準還會遭殃。”孔甲聽後就將孩子領養瞭,說:“做我的兒子,誰敢讓他遭殃?”孩子長大後,一次帳幕掀動,屋椽裂開(可能是一次沒有記載的地震),斧子掉下來,剛巧砍傷瞭孩子的腳。成瞭殘疾人的孩子隻得做瞭門官。孔甲感嘆道:“啊,孩子遇上這個,都是命啊!”他很傷心,就作瞭一首名為“破斧”的歌,由於他的名氣大,歌也很感人,這首歌成為東音之始,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厚重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