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成為一代戰神

2016-08-11 22:36:16

  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也是北魏歷史中影響最大的一代帝王。為什麼這麼說?當時他統一北方,鎮壓起義,南擊劉宋,被譽為一代戰神。下面中國小編將跟大傢說說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故事。  

  公元424年8月,北方的柔然可汗趁北魏明元帝去世,欺負新即位的北魏皇帝拓跋燾年少,出動六萬鐵騎入塞,大軍一舉攻入北魏故都盛樂,北魏都城平城告急。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年僅十六歲的拓跋燾反而有些興奮,沒用朝堂大臣們廷議些什麼,直接披上鎧甲,率領數量不多的京師禁衛軍開向瞭前線。

  其實,拓跋燾並非年輕氣盛,而是胸有成竹,早在他十二歲那年,拓跋燾便遠赴河套保衛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一個小孩子竟然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

  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十四歲的拓跋燾被封為泰平王,五月便奉詔總攝國政,現在初登大寶遭遇異族趁國喪入侵,拓跋燾就像一隻雛鷹剛飛上藍天便嗅到瞭大群狡兔的氣息。

  保衛者與入侵者在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迎頭撞擊,而柔然可汗卻絕對不是什麼草原狡兔,他率領的六萬草原鐵騎說是一群草原野狼也並不過分。

  況且,拓跋燾的禁衛軍數量比敵人少得多,這是一場雛鷹與野狼的初次對決。

  拓跋燾一反父輩對北方強敵作戰時小心謹慎的戰術風格,率部直撲柔然可汗中軍,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竟然被柔然軍團團包圍瞭50餘圈。

  左右大懼,拓跋燾卻聲色剛毅威嚴,不為所動,禁衛軍軍心大定,充分發揮瞭自己的遠距離兵器優勢,長弓強弩集中射向逐漸逼近的柔然軍前鋒,竟然射殺柔然領軍大將,柔然鐵騎頓時混亂,拓跋燾趁勢帶頭突擊,敵軍大潰,退走漠北。

  次年(425年),因為戰事剛剛過去不久,雙方都在休整部隊,拓跋燾卻放棄休整,親自率部突襲柔然主力,正在修整的柔然軍猝不及防,全軍潰散。

  北魏就此拉開瞭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的序幕,此後拓跋燾13次親自率軍進攻柔然。在這些進攻作戰中,拓跋燾親自率軍,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

  始光四年 (427年),拓跋燾指揮北魏軍騎兵進攻夏都統萬城 統萬城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的沙漠之中,是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國首都,俗稱“白城子”,(今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 

  騎兵攻城?拓跋燾開瞭個曠古戰例,他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采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遂大獲全勝。

  429年,拓跋燾指揮對宿敵柔然的最後一戰,北魏大軍分兵兩路,東路由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很快就抵達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

  柔然軍民大驚失色,拓跋燾領軍穿插,俘虜敵軍甚眾,柔然可汗遠遁,自此北魏北方邊塞得以安靜。史載:拓跋燾深入漠北,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之後的拓跋燾又擊潰柔然附屬部落高句麗部,擴地千餘裡。

  430年,南朝的劉宋皇帝劉義隆出動大軍北伐魏國,拓跋燾令北魏將士王慧龍、韓延之、司馬休之等率軍抵抗,劉宋大軍無果而返。

  實際上,拓跋燾在對外軍事上保持常勝,決不是什麼天生神武,而是得力於他多年實戰中得來的治軍有方經驗,拓跋燾常從卒伍中選拔將才,用其所長。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

  而且,拓跋燾本人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在率軍攻破大夏國首都統萬城之後,拓跋燾見夏國皇宮富麗堂皇,不由感慨:“豎子之國,竟敢如此濫用民力!怎能不滅亡!”

  後來有群臣進諫,希望太武帝能夠重修統萬城,並裝飾北魏宮殿。拓跋燾不以為然,反駁說:“古人說得好:‘在德不在險。’赫連勃勃造瞭那麼堅固無比的統萬城,最後不還是被朕攻滅國破傢亡?如今天下還沒有平定,朕更需要人力上戰場去打仗,而不是發動老百姓去建造房屋城墻。”

  僅此一點,足可以看出拓跋燾從來大事不糊塗。

  拓跋燾繼位不足十年,已經打敗瞭當時中原之地的最大勁敵,之後又討滅山胡,降伏鄯善,向西遠逐吐谷渾。公元431年滅夏國,公元436年,徹底滅亡北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