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51:55
按說被陶謙收拾瞭一回,兩個人應該是敵對關系瞭,可是在陶謙病死後,最哀痛的人卻是“敵對關系”的張昭,他甚至卻為陶謙哀辭曰:“猗歟使君,君侯將軍,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溫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
要知道張子佈可是三國歷史上出瞭名的倔脾氣,連孫權橫刀於面都不妥協,而這樣一個人毫不記恨陶謙,反而大大吹捧瞭他一番,還對他的政績做瞭高度評價。隻能說陶謙和張昭之後的相處還是很好的。
對於陶謙的為人,《三國志》是頗有微詞的,基本上都是說陶謙有眼無珠,能人不能用,盡用奸邪小人,把徐州搞得烏煙瘴氣。這麼說的潛臺詞就是:你這一號三流角色被曹操滅瞭也是活該。但歷史是人寫的,是人都是有傾向的,而《三國志》明顯是向著曹魏的。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揭開層層迷霧,尋找出埋在歷史之墓中的真相。”我淡淡地說道。
“其實在人才的任用上,陶謙還是不夠水平的,他喜歡人才,實際上喜歡的是愛才的虛名,就算眾多的人才投到瞭他的治下,他也不會去任用,即使用瞭也不能發揮他們的長處。”搭檔反駁說道。
“哦?怎麼說?”我第一次對這個不起眼的搭檔所說的話產生瞭興趣。
“就如當初曹操做評語的許勛,帶領傢族、弟子到徐州避難。陶謙把他尊為上賓,給予瞭極其優厚的禮遇,可沒過多長時間,許勛就待不下去瞭,對弟子說:“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愛才,待吾雖厚,其勢日後必薄。不如去往他方。”之後陶謙在小人的挑唆下,真的搜捕境內的避難士人,並加以殺害。“
我閉目不說話,之後才睜眼徐徐說道:“嗯,這也是陶謙的一個過失,畢竟人無完人,否則,他也不會被埋沒在歷史裡上千年瞭。至少,徐州在他的治理下,是那麼的富強,而且在很多方面,他也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