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00:51
包拯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清官,隨著金超群主演的電視劇《包青天》大受歡迎,黑面、額上有月牙胎記的包公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有人不免會問:歷史上的包大人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中進士,授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包拯因為父母年老,沒有赴任(不是由嫂娘養大)。又得監和州稅收,父母不願他離開,包拯就解官回傢侍奉父母終老。幾年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父母墓前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許久,他才去赴調,擔任天長知縣。包拯當得起一個孝字。
包拯在天長知縣任上,斷瞭一件很小的案子。這是正史記載裡他唯一斷過的案子,這就是牛舌案。有盜割瞭別人牛的舌頭,牛的主人來告官。包拯對他說:”你回去,把牛殺瞭吃。“(宋朝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不久,就有人來告那個人私自殺牛,包拯說:”你為什麼把人傢牛的舌頭割瞭然後又來告發?“盜驚服。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包拯是很有斷案才能的。
慶歷元年(1041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州,又升任殿中丞。端州出硯臺,端硯天下聞名。此前的知州借進貢之機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隻制造進貢的硯臺,包拯任滿一年,不持一硯歸。包拯當得起清廉二字。
包拯在朝中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大為收斂,聞者都很忌憚他。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人也知道他的聲名,叫他”包待制“。京城裡的人因此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拯權知開封府。舊制,凡是訴訟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面前陳說曲直,小吏因此不敢欺瞞。朝中官員和勢傢望族私自建築園林樓榭,侵占瞭惠民河,使得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於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包拯當得起鐵面無私、剛直不阿這八個字。
晚年,包拯上奏說:”太子之位已經空缺很久瞭,天下人都為此感到擔憂,陛下長久地不作出決定,是為什麼呢?“仁宗問他:”卿欲立誰?“包拯說:“臣下無能,還沒有考慮好,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宗廟萬世之大計著想。陛下問臣想立誰,這是懷疑臣。臣已是七十歲的人瞭,又沒有兒子,並不是為自己和後代邀寵考慮啊!”仁宗聽瞭大為高興,說:“這件事還要慢慢商議。”包拯當得起一個忠字。
包拯性峭直,卻務求敦厚。雖然非常嫉惡如仇,但未嘗不推之以忠恕之道。他和人交往不隨意附和別人,不以巧言令色來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往來。雖然地位高貴,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和老百姓一樣。他曾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傢,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死時六十四歲,謚孝肅。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他的這首詩表明瞭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