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4:57
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最高領導人,控制東北三省這肥沃的土地資源。有他在位,日本對東北虎視眈眈不敢輕易發動侵略。所以日本隻好想辦法去除張作霖,策劃瞭皇姑屯事件。那麼為何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守不住東北?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解讀這其中的原因。
時間回到瞭1931年9月18日的晚上,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就此,我們的東北大門被日軍沖破,並長驅直入開始瞭漫長而野蠻的侵略戰爭。
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後,又發生瞭著名的“西安事變”,在短短時間內四萬萬同胞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當時的人們來不及思考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局勢會如何變化。但是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為何災難會如洪水猛獸的襲來?這又與三年前的“皇姑屯事件”有何關聯?如果張作霖沒有遇害事情又會怎樣?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守不住東北大門啦?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今遼寧省海城市人。乳名老疙瘩,人稱“張大帥”。海城市在當時並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個村莊。所以張作霖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娃,自幼出身貧苦農傢的張作霖,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
讀到這,我們不禁想能夠想象到張作霖是一個何等強悍的人!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傢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可以說,張大帥走的每一步都是穩穩當當的,全身散發著農村人特有的踏實肯幹特質。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傢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途中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張作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從一個懵懵懂懂的農村娃一步步走到“東北王”的位置,作為統鎮中國東北大門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日本人畏其不屈不撓,不畏強敵!這是由張的血性決定的,日本人知道隻要張還活著一天,絕對不會聽從日本人的擺佈,也絕對不會允許日本關東軍為所欲為,所以就蓄意殺害他!
張作霖生活在一個混亂的年代,由於時代的原因,有時候他不得不做出一些惹人爭議的決定,但是在事關民族存亡的決定的時候他是絕對不含糊的,這一點可以從日本多次拉攏和利誘,他依然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可見一斑。雖不說張作霖或者能夠完全阻止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是至少可以有力的牽制住日本的進攻,阻止日軍長驅直入是有可能的。
國內時局動蕩,一盤散沙。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東北局勢緊張,中國東北大門被重重的撞擊瞭,東北面臨著一場政治軍事動亂,日本則在對岸虎視眈眈,正在尋找著一切可乘之機。東北政局內部也面臨著一場大危機,張學良作為張作霖的權利繼承人,由於事發突然,且經驗不足,權力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稍有差池將中瞭日本人的陰暗伎倆。
張學良接替父任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主持東北大政。張作霖的重臣,東北軍政的總參議揚宇霆和黑龍江省長常蔭槐,在張學良面前以“托孤老臣”自居,不把少帥放在眼裡,並和日本人狼狽為奸,為瞭不讓日本人竊取東北,也為瞭穩定政權,張學良不得不發動著名的“老虎廳”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決瞭兩人,這才穩住瞭東北大局。
少帥決斷失誤,經驗不足。
事情遠沒有結束,隨後在張學良的主導下東北易旗,承認南京蔣介石中央政府,為祖國的統一作出瞭巨大貢獻!接著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但是蔣介石“攘內必先安外”的抵抗政策促使張學良不得不放棄東三省,直至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致使國內陷入極度緊張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