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5:37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名聲無人不知。他的深謀遠慮不僅能把握天下局勢,還能表現出他在軍事和政治上有足智多謀的一面。但是你聽說過諸葛亮的兄弟嗎?他們是否也跟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那麼諸葛亮、諸葛瑾、諸葛延之間是什麼關系?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延之間是什麼關系?
諸葛瑾是諸葛亮長兄,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因為三人後來分別投效魏蜀吳,而對三方的貢獻又各不相同。《世說新語》中說“(南陽三葛,)蜀得其龍(指亮),吳得其虎(指瑾),魏得其狗(指誕)。”後人也用“南陽三葛”來形容能力不同的兄弟。
諸葛瑾簡介
諸葛瑾(174-241),字子瑜,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之兄。東漢末移居江東。孫權辟為長史。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瑾與弟亮俱公會相見,從無私見。後代呂蒙為南郡太守。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散文傢、書法傢、發明傢。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誕簡介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 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辟地分析瞭天下形勢,提出瞭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 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 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瞭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 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後,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 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於當地 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 (今陜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 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瞭“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 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傢忠義道德的 正統思想傢。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傢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瞭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諸葛誕字公休,瑯邪陽都人(今山東臨沂),諸葛豐之後。初以尚書郎為滎陽令,累遷禦史中丞尚書,魏明帝惡其沽名釣譽,免其官。誕以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舉而復職,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王凌叛,誕為鎮東、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討之。誕軍討諸葛恪於東關,不利。毋丘儉、文欽反,遣使誘之。誕斬使,率軍討之。進封高平侯,轉征東大將軍。甘露二年,徵司空。誕被詔書,愈恐,舉兵反。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譴子為質降吳,結以外援。吳以誕為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司馬昭分兵圍討,誕兵敗被殺,並夷三族。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