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6:20
完美主義者這個詞雖然出於現代,但這種人格型的人其實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瞭。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蜀國軍師諸葛亮。要說一個人過於追求完美也不是多大的壞事,可要是把這一套用在處理國傢大事和與人相處上,那可就鬧心瞭。都說蜀國最早被滅是因為蜀國無人才可用,但要說為何沒有人才,還是得問責諸葛亮這個完美主義者。那麼,為什麼說諸葛亮是完美主義者才是蜀國無人可用的真正原因呢?
諸葛亮堅持殺馬謖
諸葛亮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問題是做事太過於完美。比如說在馬謖該不該殺的問題上就處置得很不好。馬謖其實是很崇拜諸葛亮的,可以說他是諸葛亮叔叔的超級粉絲。但是馬謖一直不得劉備重用,所以一逮住機會就想好好的表演一番。可是馬謖的運氣也是超級不好,等瞭千百年才得到一個機會來表現自己,還為這守街亭的事立下瞭軍令狀,結果反而搞砸瞭,在陰溝裡翻瞭船。
其實這要是在司馬懿或者孫權那邊的話,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勝敗乃兵傢常事嘛。頂多是先撤職查辦,關關禁閉,讓他閉門思過一段時間再放出來戴罪立功。可馬謖沒有遇到這些好主子,諸葛亮對他才不會這麼寬容,直嚷嚷要馬謖的腦袋,可把馬謖給嚇壞瞭。馬謖是第一次獨自率領軍隊,這率軍打戰不是在娘胎裡就會的,需要學習,積累經驗。可諸葛亮不管這些,更不會考慮要給馬謖將功補過的機會。
諸葛亮對諸事都操心
諸葛亮做事向來是喜歡胡子眉毛一把抓,凡事都管得太死。比如他向司馬懿下戰書,都要求對方要擺什麼陣,在哪裡在何時打。
司馬懿在接待使臣時很隆重,給搞瞭個飯局。席間觥籌交錯,就聊起瞭諸葛亮。司馬懿問使臣:“你們丞相最近都在幹嘛呢?過得好不好呀?”使臣說:”我們丞相最近挺忙的,天天心煩得很。”司馬懿又問:”為什麼呢?”那使臣說:“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經丞相批準。”司馬懿一聽樂瞭,想想二十軍棍的小事連長、營長管的事,諸葛亮號稱統領十萬人馬,這點破事都要管,能不心煩嗎?這非得活活累死不成。於是,送走瞭蜀國使臣後,司馬懿就說:”諸葛亮管太細瞭,估計活不瞭多久“,果然,沒多久諸葛亮就死瞭。
諸葛亮作為高管,卻不懂簡政放權,什麼事情都要管,還追求完美。在這一點上,他就不比人傢孫權心寬瞭。每次有敵軍來襲,孫權就大放權力,讓底下的人自行處理。先是讓周瑜上,再讓魯肅上,最後又使喚呂蒙去。結果這些個大將全都過度勞累死瞭,孫權自己卻活到瞭七十多歲,而諸葛亮到壯年就歸西瞭。
諸葛亮臨終遺命殺魏延
話說諸葛亮死就死瞭吧,臨死前還要搞什麼遺命。一直囑咐馬岱說,他信不過魏延,一定要防著魏延,他隻要有一絲要反水的動作或者念頭,就把他殺瞭。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而後,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於是,馬岱便自以為諸葛亮認定魏延會反水的預想成真,便騎馬追趕魏延並且斬瞭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就這樣,諸葛亮事事都要管,又緊抓著權力不放,導致蜀國的將領心灰意冷,或降或死,最終無幾人能上陣殺敵。這對於已經死亡的諸葛亮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可卻害苦瞭劉禪,最終蜀軍不敵魏兵,劉禪向曹魏投降,蜀國滅亡。
以上就是對諸葛亮完美主義造就蜀國滅亡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