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1:07
三國時期的劉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君主,他不僅有雄才大略,在識人用士上也有突出的才能。這不,平日裡很聽從諸葛亮建議的他向諸葛亮強烈抗議,不能重用馬謖。這一點毋庸質疑,史書記載,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那麼,馬謖是誰?他到底做錯瞭什麼?為什麼劉備謂之不可重用呢?
馬謖的個人簡介
馬謖出生於190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比較博學,而且談起兵法,朗朗上口。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劉備厭惡博學馬謖的原因
馬謖太過年輕,對劉備的忠心程度較低
馬謖當年跟隨劉備入蜀任職是不過30歲左右,太過年輕,他個人又心高氣傲,不服從管教,對政治管理及用兵皆無多少經驗。
古時的帝王,賞識臣子,其忠心耿耿應該是第一位的。而劉備尤其如此,比如和趙雲一見如故,對關羽張飛恩愛有加,漢中越級提拔魏延做太守。而馬謖因與諸葛亮是同鄉,一直以來都跟諸葛亮走得較近,完全不怎麼搭理劉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反感屬下結黨營私,臣子聽從他人的過多而罔顧君主總是會讓君主生氣,更不會看重他。至於成都令、越巂太太守大概都是諸葛亮賞賜的。
對馬謖才能的質疑
劉備對諸葛亮的才能是深有瞭解的,但對與馬謖就不是很清楚瞭,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聽諸葛亮說馬謖的才能的,未曾親眼目睹。而馬謖和諸葛亮是同鄉,有這一層關系在,劉備自然就會覺得,或許諸葛亮是因為出於同鄉的情誼,才公事私用,為其吹噓推薦。
馬謖喜好紙上談兵
劉備考察人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是縱橫捭闔的英雄,戰場上真刀真槍不隻見過多少遍,他不崇尚死讀書本,而是更註重實踐能力瞭。所以才重用張飛、趙雲等沒有多少學識之人,在劉備的心裡,隻要他們能打勝仗,其他的東西都不是最緊要的。而諸葛亮是個書生,盡管很有政治遠見,但是軍事才華,並不見佳。但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與劉備是互補所短。但是馬謖不同,他除瞭對兵法誇誇而談,其他的就什麼都不會瞭。最要命的是諸葛亮聽他的,所以堅決不能用他,否則會誤導諸葛亮。
馬謖和諸葛亮的關系超乎尋常
劉備也是一個喜歡人才的人,但是喜歡人才要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諸葛亮和馬謖的關系可以說是已經達到形影不離的地步。他們經常“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其實,不僅是隻有女人會妒忌,男人也會,諸葛亮和劉備在一起這麼多年尚且都沒有這麼親密,而馬謖卻能和諸葛亮如影相隨,讓劉備非常的鬱悶加妒忌。所以,劉備之所以不喜歡馬謖,很大程度上發覺這個年輕人喜歡溜須拍馬,諂媚上司,而且與當時的諸葛亮丞相走得特別近。
再者,劉備害怕諸葛亮一旦形成自己穩定的小團體,就會有爭權、反叛之心,會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成為泡影。所以劉備才要如此強烈反對諸葛亮重用馬謖。
馬謖之死
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占據箕谷(今陜西漢中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在甘肅境內)。[8]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采納他的計謀。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結果劉軍慘敗。諸葛亮此時方才大悟當日劉備的提醒,可惜悔之晚矣,遂下令斬殺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