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揭密:太子楊勇被廢的真正原因

2016-08-13 14:32:14

  隋文帝楊堅曾被被驍勇善戰的突厥人尊為“聖人可汗”。他成功統一瞭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可以說,楊堅的文治武功都是君王中的優秀者。但就是這樣的優秀者也做瞭一件讓後世爭議不休的事情,那就是廢掉瞭老實巴交的長子楊勇,讓中國古代集所有暴君氣質於一身的楊廣,繼位成為隋煬帝。那麼,太子楊勇為什麼被廢呢?他被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楊勇的速成培養結果不理想

  隋文帝楊堅一共有五個兒子,長子楊勇、次子楊廣、老三叫楊俊、老四楊秀、老五是楊瓊,都是獨孤伽羅親生的孩子。楊勇作為嫡長子,從小就是按照接班人的標準培養,楊堅的接班人是什麼標準?在楊堅的皇帝任期內,統一南北、鎮壓叛亂、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威服四海,所有的這些都是大部分皇帝望塵莫及的。但是走的太快,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根基不夠紮實。在史書上記載,楊勇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能力,僅是“寬厚”。但要當好一個皇帝,僅僅寬厚是不夠的。讓我們看看此時的楊廣都在做什麼。

  楊廣彎道超車

  楊堅成為隋文帝的時候,楊廣12歲,爵封晉王,官拜柱國大將軍,河北道行臺尚書,並州總管,這個並州總管相當於現在的山西省委書記,還帶軍銜。公元588年,也就是隋文帝楊堅決定平定南朝的時候,楊廣進駐軍隊,作為名義上的軍隊主帥,跟著高熲,揮軍南下,消滅南陳部隊,進駐建康。

  楊堅在位初期沒有頒佈針對南朝豪門的優惠政策,而是放任北方士族對南朝經濟的侵占,當時的江東由於文化、經濟的發達,南方一直被認為中原正統,於是就出現瞭“南尊北卑”的思想偏見,於是引發瞭叛亂。這次叛亂涉及的地域很寬,情勢危急,楊廣奉命率兵平定南朝的叛亂,在一番努力下終於鎮壓瞭南朝之亂,並在治理上完美的解決瞭江南貴族和北方士族之間的矛盾,在楊廣的任期內,江南恢復瞭以往的繁華,楊廣也從並州改鎮揚州。自此楊堅對其便刮目相看。

  楊勇的生活作風不得楊堅認可

  首先楊堅雖然貴為富二代,老爹楊忠為隨國公,但是作風上很簡樸,就算登基成為皇帝,依然保持瞭這樣的作風,所以楊堅對他的兒子們也是那樣要求的,而能達標的,似乎隻有楊廣。楊堅在一次的突然視察中發現,在楊廣府內,目之所及,滿是灰塵的樂器,弦都斷瞭,而楊勇呢,一件喜歡的蜀國鎧甲,也要用金玉粉飾一番。

  其次,楊堅除瞭生活簡樸之外,夫妻恩愛,雖貴為皇帝,寵愛的,隻有獨孤伽羅一人,這方面,楊勇表現再次令人失望,多情好色。楊勇的正牌老婆,是拓跋傢族後裔元孝矩的女兒元氏,大概這是一樁父母主持的政治婚姻,楊勇對元氏也沒什麼感情,但是身為皇太子,最不缺的,就是女人,楊勇後宮妻妾成群。這個元氏性格也是非常剛烈,嫁給楊勇後,得不到寵愛,一生氣,居然就死瞭,太子妃死瞭,最傷心的,不是身為太子的楊勇,而是作為婆婆的獨孤伽羅。可能這樁婚姻,是她一手促成的原因,獨孤伽羅認為,是楊勇的無情逼死瞭元氏,而反觀楊廣和他妻子蕭氏,則要恩愛的多。

  楊勇治理朝政的能力不及楊廣

  能力、人品都過關瞭,最後楊堅還需要考慮的,就是誰才適合帝國的長久發展,楊堅本人是在八柱國制度下,成長起來,最後依靠關隴門閥的底蘊,以及北周新老繼承人交接,出現的權力空擋,才順利奪得皇帝寶座。

  當時的楊堅為瞭廣納賢才,避免貴族門閥的專權,廢除瞭九品中正制,推行科舉制度。科舉制的誕生,首當其沖的就是對關隴門閥的沖擊,楊勇性格懦弱,楊堅擔心,在楊勇手上,科舉制不能很好的推行,胎死腹中的可能性很大,而隋煬帝對於科舉制的改革,各州選舉的三人也省瞭,直接在地方進行考試選拔,也證明瞭楊堅選擇繼承人的正確性。

  無論個人能力,人品、作風,以及對於國傢的治理改革,楊廣都展示瞭自己的才華,開皇二十年,也就是600年,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604年,楊廣繼位,成為隋煬帝。

  以上就是對太子楊勇被廢真正原因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