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宮裡如何幫皇帝選妃子?皇帝選妃的過程

2016-08-13 14:32:24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的皇帝一生都要有 很多妃子,這些妃子或是皇帝自己喜歡的或是內廷為他選定的。但不論是出於哪種原因被選進宮的,都要經過皇宮內廷的諸多程序和嚴格的檢查。那麼,古代皇宮裡是如何幫皇帝選妃子的呢?皇帝選妃的過程又是如何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選妃制度吧。 

  先秦時期的選妃制度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國紛戰不休,女子的地位特別低賤。諸國的國君戰勝一個國傢後,通常都是將錢物糧食和戰敗國的女子占為己有。先秦帝王的嬪妃有的是王公大臣的女兒,有的是諸侯國的公主,有的是君王直接武力強搶得來的,也有的是君王 恩威並施而得來的。而當時的選妃制度並沒有那麼完善,對於要送進宮的女子,經常是經過宮內掌管君王選妃事宜的內官對其檢查身體有無惡疾、外貌是否有明顯的缺陷及隨從行李和身上是否攜帶利器等,然後登記在冊,送入內宮,以待侍寢。

  漢代的選妃制度

  漢代皇帝在民間選妃,都要選“良傢女”。漢代將選美當作是征收賦稅,謂之為笄賦,在每年的八月份進行。每到此時,朝廷就會派中大夫、相工、掖庭丞去往國都及周邊的城市,尋訪“合法相”、 “姿色端麗”, 年齡在13歲至20歲之間的為婚配女子。凡是被看中的,就將其用車運到後宮,再由後宮進一步篩選,才能決定是否留下進一步檢查。篩選出來的女子,女官先是要檢查其走姿是否端莊,再摘下耳環配飾,看發質是否完好,繼而檢查私密部分,命其裸體後檢查全身的皮膚,再查其腳底和腋下,最後再檢查其乳房發育是否良好。通過瞭這一系列的檢查,方能入宮等候侍寢。

  明代的選妃程序

  明代民間選妃皆始於宮女的選拔。每逢甄選日期,皇帝便分遣內監挑選民間美女。以一百人為單位排成齒狀隊伍,由內監一一環視,身材過胖、過瘦、過矮、過高者皆淘汰,次日,內監再讓餘下的美女分開站立,檢查她們的領、肩、背、耳、目、口、鼻、發、膚等,淘汰不合格者,又讓剩餘者通報她們的戶籍、姓名、年歲,聽其聲音,聲音稍雄、稍濁、稍窳和口吃者皆淘汰。第三日,內監拿出量器,丈量餘者的手足,讓其走幾十步,手腳腕稍短或腳趾稍大者皆被淘汰。接著,將選好的女子分別帶到密室,由年長的宮娥嗅其腋、探其乳、捫其肌理,通過者再送至宮中觀察其言行性情一個月,才正式從中選出宮女,而皇帝則從這些宮女中選出妃子。

  清朝後宮選妃的制度及程序

  清朝的後宮選妃剛開始是依照滿蒙習俗定制的,直到康熙時期,清朝才定下“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妃六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的後妃制度。

  清朝皇帝在民間選妃,入選者稱為修女,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少數從漢族中挑選。滿蒙人年齡在13~16歲,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均須參加閱選,超過16歲者不能參選。未過16歲又沒有參選的女子不允許婚配,如若是殘疾者,需上報得到皇帝同意才可婚配。選進宮的秀女,在禦花園內由專人閱選,並進行嚴格的檢查,程序方式和明朝選妃時相似。

  以上就是對古代皇宮裡如何幫皇帝選妃子及選妃過程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