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戰役蔣中正失敗 皆因傅作義的叛變投降嗎

2016-08-13 14:34:11

  平津戰役是中國解放的關鍵之戰,也是蔣介石突出大陸的舞臺退守臺灣的一戰,可是你可知道蔣介石為何會在戰場戰役中失敗敗,據悉,蔣介石在平津戰役中的失利是因為傅作義的臨時叛變導致,這是否就是歷史的真相?帶上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蔣介石令傅作義堅守加強長江防線

  據平津戰役的戰史記載,1948年11月上旬,為研討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開始後,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方針,蔣介石又在南京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蔣介石、何應欽曾和傅作義談話,提出有關處理華北問題的兩項腹案:

  一、任命傅作義為東南軍政長官,由他統一指揮長江南岸的國民黨軍隊,與我軍作戰。

  二、將華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分為海、陸兩路,全部撤退到江南去,或者一部分西撤綏遠,大部分南撤江南。從海上南撤的船隻已準備就緒,隨時聽候使用,以加強長江防線,於是以委任傅為'東南軍政長官'相誘。

  傅作義拒絕蔣介石提議出堅守平津

  然而傅作義則顧慮重重,擔心南撤後自己的嫡系部隊被蔣介石吞並從而成為光桿司令,遂提出堅守平津的主張。

  而且,在平津戰役中,從蔣介石當時的言行分析,蔣介石當時的策略是曾決意放棄華北,放棄平津,要將華北“剿總”傅作義指揮的國民黨軍隊(包括蔣介石 的嫡系“中央軍”)全部撤退到長江以南去,與原駐紮在那裡的國民黨軍隊會合,憑借長江天險,抵禦我軍的進攻,並且寄希望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爭取東山再起,轉敗為勝。

  可惜蔣介石打算的是很好,傅作義卻並沒有采納,不僅如此,傅作義害怕被蔣介石放棄還暗中聯系共產黨一方,而傅作義的所作所為被蔣介石發現瞭,一再派人前來,勸說傅作義率部南撤。

  傅作義的叛變投降 至蔣介石戰敗

  接著是蔣介石的國防部次長鄭介民來,向傅表示:北平的軍統人員將配合部隊南撤行動,“聽從傅總司令的指揮,就和聽從蔣委員長的指揮一樣。”不久,蔣介石又派次子蔣緯國攜帶蔣介石給傅作義的親筆信來。蔣介石在信中百般奉承傅作義,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宜生(傅作義別號)一人歸來,勝似千軍萬馬。”蔣緯國向傅作義面陳瞭蔣介石的旨意:隻要傅作義能克服困難,率部撤至青島,將有美國海軍幫助南撤。對於傅作義本人,蔣介石還一直派他的另一架專機“追雲”號留在北平,供傅作義使用,在必要時可以飛離北平。

  但是蔣介石的總總指令傅作義都沒有采納,事後還同意瞭共黨一方和平投降。

  事後,人們分析瞭蔣介石當時針對平津戰役戰局所做的決策,發現如果傅作義沒有叛變的話蔣介石所做的界定或許真如他向想象的那樣瞭。

  如果蔣介石的這一決策得以實現,無疑的會給蔣介石保存下來一支數量相當可觀的軍隊。大傢知道,我軍在遼沈戰役中殲敵47萬餘人,在淮海戰役中殲敵55萬餘人,在平津戰役中殲敵和改編敵軍52萬餘人,三大戰役共計殲敵154萬餘人。如果這樣一支軍隊不是被我軍殲滅,而是如數撤退到長江以南去,那麼,蔣介石就可以依靠這支隊伍,憑借長江天險,組織防衛,會對我軍長驅南進,造成很大困難。

  好瞭以上是小編就平津戰役中蔣介石為何失敗一事所做的相關解說,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與平津戰役或者是與蔣介石以及傅作義相關事跡,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