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最終贏傢是誰

2016-08-13 14:42:03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廷政變應該是玄武門之變。那時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皇宮的玄武門展開兄弟相殺的慘劇。那年李世民對史書修改不少,那麼當時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最終贏傢是誰?帶著疑問,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對史書修改不少,而玄武門政變的是真實歷史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不過這次政變最收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作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在“權”的方面,主要面臨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得到皇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二是開拓疆土,成為全天下的君主。對於內部的爭權者,殺之,無話可說;對於外部的爭權者,盟之,不服則打。但在整個用“權”的過程中,均采用瞭恩威並重的方法。

  固然大傢都知道,歷朝歷代皇位鬥爭都是最激烈、最殘酷的,特別是在嫡長子或者皇太子實力不濟之時。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這麼一個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強競爭者。而其父親唐高祖李淵呢,又是一個特別保守的人,一直認為嫡長子應該繼承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知道嫡長子的位置是沒法爭瞭,但可以另辟蹊徑,從能力、業績、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於是,李世民私下裡學習刻苦,註意自身修為,而且還廣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勢力。

  而且他牢牢掌握瞭軍權,善待手下將領和士兵,對老百姓也很好,在軍隊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別是在唐朝定國後,為穩定局勢而進行的六次大規模的征討活動中,李世民起到瞭巨大的作用。如果把六次戰爭的勝利比作足球場上的六個進球,那麼,李世民一個人就完成瞭四個進球,另外還助攻兩次。最重要的是,他在最關鍵的決賽(唐軍VS王世充加竇建德聯軍)當中,打入瞭制勝一球。在這一仗之後,李世民的威望和勢力達到瞭極致。據說,他回到長安時,受到軍民以及皇帝的禮儀招待。

  對於這種情況,讓大哥李建成很是擔心。當然,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這些年更註重把持朝政,而且和一些權臣搞好關系。另外,他給四弟李元吉很多許諾,二人關系很好。關鍵時刻,確保這個弟弟站在自己這邊。基本上,宮裡宮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慮到李世民在領軍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隱忍其實力的發展。但現如今,天下基本太平,該解決內部矛盾瞭。於是,他向老爸李淵建議由四弟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借此要奪取李世民的軍權。

  李世民雖然連年在外打仗,但並不是對朝內情況一無所知。其實,他早在李建成周圍安排瞭很多“臥底”,對李建成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他沒有沉迷於當時的成績,更覺得有必要解決自己權力路上的障礙。當瞭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動態後,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但到底如何處置這個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將士們都很有顧慮,這畢竟是“老板”的親大哥啊!李世民這時表瞭態:“有什麼計策,你們盡管說,由我來決定是否執行。”

  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將皇太子及主要同黨囚禁起來,不讓他們再幹預政事。李世民當即反對:“李建成已經鬼迷心竅,囚禁起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眾將士都明白瞭“老板”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進宮,但在途中進行截殺的辦法。李世民這才同意,但由誰去負責做這個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於是,他決定由自己親自來完成這一任務,並帶上瞭對自己最為忠心耿耿的尉遲恭。

  事情的進展依計進行。而李世民最擔心的一幕也確實出現瞭。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門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時,手下將士都不敢下手,包括這個尉遲恭。“不能讓大哥跑掉,否則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就全部白費瞭”,李世民射出瞭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當場斃命。而尉遲恭也立即解凍,射死瞭李元吉。

  唐高祖李淵知道此事後,震怒!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眼下隻有這麼一個兒子瞭,而且兵權還在其手裡。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自責和無奈中的李淵,將逼李淵把皇位讓給瞭李世民。

  以上是由中國解析關於玄武門的受益者,想瞭解更多歷史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