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為什麼要裁軍百萬

2016-08-13 14:44:44

  偉人之所以稱之為為人是因為他能做我們做不到的,他能看我們看不到的,鄧小平同志就是這麼的一個人,他是中國偉大的領袖之一,他所作出的決定也都是令人稱奇的,他的決定不一定是都是對的,但一定是令人矚目,小編為何要這麼說呢?,如:鄧小平當年力排眾難攻打越南,此後,還堅決的裁軍百萬。

  1985年6月4日,這是一個值得人民紀念的日子,就是在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領袖之一的鄧小平做出瞭一個震驚中外的決定,什麼決定這麼令人震驚人呢?那就是裁軍瞭。要知道一個國傢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震懾他國是會遭道強大的凱視的,如當年的八國聯軍侵華,但是,前車之鑒就近在眼前為何鄧小平同志還要裁軍呢?帶著疑問,請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鄧小平為什麼要裁軍?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會堂。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輕輕伸出的一個指頭震驚瞭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裁減員額100萬。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一言九鼎,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一百萬!”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伸出瞭右手的食指,在空中點瞭幾下。一個手指,震動瞭一個地球!

  在共和國60年歷程中,我軍創造過許多經典華章,而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則是震驚世界之舉。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軍隊變革佈局謀篇的大手筆,這一重大舉措標志著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上邁出瞭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多次出現精簡兵員的活動。然而,20世紀80年代中期所進行的百萬大裁軍,卻是歷史空前的大行動。鄧小平充滿信心地指出:“再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好處多得很!”

  鄧小平曾說過:我是一個軍人,我真正的專業是打仗。1926年,鄧小平投筆從戎,躋身軍旅,擔任教官。紅軍時期,他領導發動百色起義,創建瞭紅七軍、紅八軍;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一二九師政委,立馬太行;解放戰爭時期,他作為總前委書記,統領百萬雄兵解放瞭大半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為軍隊建設嘔心瀝血;“文革”期間,他臨危受命,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大刀闊斧地主持軍隊整頓。

  其實,早在十年前老鄧就有瞭大裁軍的想法。可是,要精簡整編已經沿襲幾十年的中國軍隊體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總員額曾計劃由550萬整編至400萬。然而,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而中斷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時,解放軍總員額一度達到611萬。

  20世紀60年代,為應付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可能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解放軍還是開始逐步擴大軍隊規模,到70年代,解放軍總員額又增加到610萬左右,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

  對此,鄧小平坦率地講:“解放軍有300萬足夠應付意外事件,多瞭,實際是增加瞭吃閑飯的人!”1975年,鄧小平在領導軍隊整頓工作的過程中,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軍隊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腫、散、驕、奢、惰”五個字,而問題的解決要從“消腫”切入。他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戰爭雖然不可避免,但可能推遲。”這同毛澤東強調“全軍、全黨、全國準備早打、大打、打核大戰的戰略唱反調;而且把幾十萬超編軍官轉到地方,上上下下都得罪瞭,鄧小平被迫二次下臺。

  文革後的中國格局使鄧小平鑒定裁軍

  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再次出掌軍權,重提大裁軍。中外輿論不太理解;中越邊境還處於戰爭狀態,怎麼連昆明軍區都裁掉呢?老鄧高瞻遠矚,恰恰從中越邊境反擊戰看出瞭我軍的劣勢所在:以十倍的炮火優勢,三倍的兵力優勢,中國掌握戰略主動權和戰役主動權,去打一個親手教出來的小兄弟,戰果卻差強人意。

  可見,對越自衛反擊戰給瞭鄧小平實施裁軍一個絕佳的理由。有外電就報道說,鄧小平深感文化革命軟化瞭解放軍,因為“三支兩軍”立瞭新功,全國各級革命委員會都是軍人做第一把手,打倒四人幫,老帥和將軍們又進瞭關鍵作用,軍中滋生瞭驕氣,所以老鄧要借打越南錘煉部隊,充分暴露弱點,讓軍隊痛定思痛,加深對大裁軍的認識。

  中越邊境反擊戰後,鄧小平召集全軍高級將領訓話說,即使是戰爭爆發,軍隊也要消腫!按照300萬兵力,打小仗足夠用的,中打呢,隻要稍加充實,就算大打,也能迅速動員擴編。從1981年到1984年,辦事一向果敢利落的鄧小平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精簡掉瞭200多萬軍隊員額。但是,400萬的規模,依然使中國不堪重負,依然不能讓鄧小平這位三軍統帥滿意,還想著要進一步大裁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