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1:29
很多人認為《三國演義》中呂佈用的武器是方天畫戟,那麼呂佈的方天畫戟有多重?不過還是有一部分認為呂佈用的不是方天畫戟,而是矛!那麼呂佈的武器是方天畫戟還是矛?帶著疑問,小編為你解析呂佈的武器秘密。
呂佈的方天畫戟有多重?
據《蕩寇志》記載,呂佈的畫戟重四十斤。在《三國志平話》呂佈之戟長一 中世紀歐洲的戟兵(極其形似方天畫戟)
丈二。方天畫戟的具體參數 材料:高碳鋼 全長:365cm 寬:30cm 刀重:2500g 刃口:普通 柄長:26CM 刃長:39cm 刀厚:0.8cm
呂佈的武器是方天畫戟還是矛?
呂佈在史書中被稱為“飛將”,具體形容是“便弓馬,膂力過人”,又說“佈有良馬曰赤兔。”那麼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呂佈個人作戰的打法:遠距離用弓箭襲擊,中近距離則依靠馬匹的突然加速,利用強大的沖擊力和沉重兇猛的攻擊來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戟的種種細膩之處完全發揮不出來,使用戟反而會影響他的攻擊力,在這裡呂佈需要的應該是最直接的招式、最簡單的兵器。 而相反矛,便成為最適合他使用的武器,為什麼會說是矛?
天畫戟是所謂長戟,用來遠程攻擊的,而三國中很多地方都記載呂佈其實使用的是手戟,手戟是什麼?就是一隻手拿著,可以近戰搏擊,也可以進行投擲。
在《三國志》中,提到的呂佈和戟有關的有以下幾處:⑴、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佈。佈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這裡是呂佈被董卓用手戟擲擊。⑵、轅門射戟,“佈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佈言:“諸君觀佈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佈舉弓射戟,正中小支。”這段經常被作為呂佈使用方天畫戟的證據,其實細看之下,呂佈隻是“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並沒有說這隻戟是呂佈自己使用的。⑶、“佈因登求徐州牧,登還,佈怒,拔戟斫幾”,這裡呂佈所拔的戟當為手戟,同時代很多人都用這個作為防身短兵,史書中記載的就有董卓、曹操、劉備、孫權等等。這幾處都不足以證明呂佈上陣用的是方天畫戟。
《三國志.魏書.呂佈(張邈)臧洪傳第七》裴註.英雄記:“郭汜在城北。佈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佈乃獨共對戰,佈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佈遂各兩罷。”
單挑一般很具有危險性,若單挑肯定會選擇平時自己使用趁手的兵器,而上面這段話記載,呂佈和郭汜單挑,是用矛來挑戰的,而當時在那麼危機的關頭,郭汜能勇於接受呂佈的挑戰,說明他武力還是不錯的,呂佈不可能不用趁手的畫戟,而去用矛。因此方天畫戟隻是小說裡yy出來的,矛才是呂佈真正的武器。而且矛正好是最符合他的作戰特點一種武器。
大傢還會問,呂佈沒用戟,難道三國人用戟瞭麼?答案是否定的,三國用戟的還是挺多的,但以手戟為多數,像典韋,是一位步將,而且使用的是大雙戟,還曾經使用小戟作為投擲器,這大雙戟其實就是大號的手戟,使用過手戟的還有孫策、呂蒙、太史慈、甘寧等。
而真正使用方天畫戟那樣的大長戟最出色的,當屬張遼,在逍遙津一戰“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馀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馀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後來曹丕的詔書中有:“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說明當時張遼也是在步戰中使用的戟,而孫權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則是長戟的經典用法。
晉以後,由於盔甲的制作日趨精良堅固,鉤啄兵器的效用降低,戟的殺傷力大為減弱,此後就慢慢退出瞭主戰武器的行列,成為一種專門的禮器。
以上是為你收集的呂佈的武器的秘密,想瞭解更多,請關註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