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後代為何不參與政治:隻因蔣經國一句遺言

2016-08-13 15:01:06

  眾所周知,在現今的 臺灣政治圈中,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沒有蔣傢後代的身影。自從蔣經國在臺灣去世之後,蔣傢幾乎無人再碰政治,蔣經國的孫子蔣友柏步入商海且經營的有聲有色。似乎蔣傢的後代在海外過的還不錯。

  說起,蔣傢人不再觸碰政治也是有緣由。那麼這緣由到底是什麼?一起接著往下看

  蔣介石反攻大陸的願望因為冷戰而擱置

  由於自奉儉約加上美方的支持,蔣介石不但身體狀況頗佳,並且牢牢抓穩臺灣的各項命脈,成為臺灣土地上真正的強人,尤其蔣經國的能力卓越,更讓蔣介石無須太過操心。不過在冷戰情勢的影響下,美方無意在中國另辟戰場,因此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號,幾十年來不過是幻夢一場。

  至於曾為世界矚目焦點的宋美齡,雖然仍以“第一夫人”的姿態,穿梭在蔣介石身邊,卻已不復當年光彩。雖然由孔宋傢族主持的“中國遊說團”仍在美積極運作,並鞏固蔣介石“反共”英雄的形象,也沒能對國民黨的艱難處境有更多幫助。甚至在國際現實情勢下,中美關系改善,令臺灣的空間不斷壓縮,乃至被迫退出聯合國,讓身處孤島的蔣介石更加抑鬱。

  1972年,蔣介石的健康開始急速惡化,先是動瞭前列腺手術,又因為車禍住進醫院,同時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蔣介石痊愈速度相當慢。1975年4月5日午夜11點50分,蔣介石在睡夢中因心肌缺氧並發肺炎不治而病逝臺北。

  “蔣傢人今後不能也不會參選‘總統’。”蔣經國此言與隨後的辭世,終止瞭“蔣傢王朝”的統治命脈

  雖然表面上蔣經國喊宋美齡“阿娘”,宋美齡喊蔣經國“經國”,頗有母子情誼,但外界多認為,蔣介石在世時,小蔣已經將“夫人派”人馬打壓得差不多瞭。

  1975年老蔣過世後,宋美齡即離開臺灣長住美國,外界也多將其解讀為母子芥蒂未除。此時的蔣經國早已實質接班,但每遇重大事件,蔣經國仍會禮貌性地向宋美齡請益,例如蔣經國在挑選“副總統”人選時,宋美齡曾建言“慎重考慮副貳人選”,她提出的條件是“對吾黨宗旨深切服膺”與“堅持執行復興大業”者。後來蔣經國選的副手是李登輝。宋美齡常向人說“經國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幹涉”,即使她對李登輝有意見,最後還是尊重蔣經國的佈局。

  政壇充斥小蔣與夫人不和的傳聞,蔣經國並非完全不知情。1986年蔣介石百年誕辰時,蔣經國可能認為此時宋美齡再不返臺致祭,將坐實他們母子不和的傳言,因此派三子蔣孝勇到美國邀夫人返臺。

  對蔣經國而言,孝武個性沖動,女兒孝章因婚姻之事長年避居美國;個性較內斂的幼子孝勇成為最適合的接班、襄助政務的人選。據蔣經國的副官翁元回憶,每周二、五是蔣孝勇向父親報告各種公私雜務的日子,也因為可“上達天聽”,敏銳的“官場”人士紛紛向太子靠攏,蔣經國也安排許多青年才俊,與蔣孝勇有較多的合作與互動機會。但無論如何,蔣經國晚年一句“蔣傢人今後不能也不會參選‘總統’”,終究終止瞭“蔣傢王朝”的命脈。

  此外,雖然有名醫組成醫療小組為蔣經國診治,但由於他任性不忌口、嗜甜食的結果,引發視網膜剝離左眼失明、腎臟病和雙腿肌肉壞死等多種並發癥。1987年8月26日,經醫師再三勸說,蔣經國首次坐輪椅主持國民黨中常會,首次證實他的健康狀況已大不如前。盡管如此,空閑時蔣經國仍喜歡到臺北近郊的陽明山和關渡等地兜兜風散心,發呆沉思。

  蔣經國的副官王文皓在接受臺灣《聯合晚報》訪問時透露,在蔣經國過世前不久(1988年1月6日),蔣方良氣喘病發作,情況嚴重,但她不願離開已經病到站不起來的夫婿去住院。為瞭勸蔣方良去醫院,蔣經國坐著輪椅,決定陪蔣方良住院,在“榮總”病房,一人一間。蔣方智怡說,婆婆長年為氣喘病所苦,1月6日那次氣喘發作時,其實狀況比公公更不好。未料蔣方良出院後不久,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於七海寓所,享壽78歲。

  望盡世紀之旅,宋美齡告別人間

  蔣緯國、蔣孝勇同樣因病過世,對宋美齡、蔣方良帶來更大的打擊,蔣傢幾乎全盤移居海外,不再過問政事,相關爭議在臺灣社會終於也不再起波瀾。宋美齡稍後也透過在美照料生活的侄女孔令儀對外表示,包括蔣緯國在內的蔣、孔、宋傢人物,在大陸情況未變前不宜歸葬故土,終於瞭結此前由蔣緯國們發動的反對李登輝的“兩蔣移靈大陸公案”。但關於蔣傢期待蔣介石能與孫中山一同歸葬中山陵的想法,則還在廣泛爭議中,無法獲得肯定的答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