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2:52
秦陵地宮說的是秦國皇帝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專門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對於秦陵地宮地理位置的問題,歷年來有很多種說法,並且還伴有許多的謎團,今天(www.lishi.com)小編就來給大傢解答秦陵地宮在哪裡,以及秦陵地宮都有哪些謎團。
關於秦始皇地宮的史書記載
關於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兵馬俑
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 地下通道裡就過“陰兵”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而據史料記載——秦皇陵建築的核心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瞭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瞭,好像到瞭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裡,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裡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據悉,考古學傢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歷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像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墻有2門,東、西、南3墻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裡。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裡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
秦始皇
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是誰主持瞭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據推測,少府是主管建築的,國傢陵墓當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的管理上級還是本相,隻是本相日理萬機,由少府具體操作辦理而已。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統一後命名的,在統一之前有無這一官職無從考證,但無論有無,肯定有一種機構專管宮廷的土木建築工程。至於這一機構名稱如何,尚待進一步考證。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其“穿三泉”。《漢舊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之語。有人認為,秦陵地宮不淺也不深,書中提到的“三泉”無外乎人們經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類。據《呂氏春秋》記載:“淺則狐貍揚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於受技術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實為不易,並且如果地宮位於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長期滲透,定會使地宮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當然這些都不過是推測,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結構如何呢?
從已發掘的秦始皇陵遺跡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宮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帶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實現這一點,非建造廣闊的墓室難以如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這裡,既提到中羨門、外羨門,想必肯定有內羨門。這似乎表明地宮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隻能閉在中羨門以外的地方,內羨門以內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於墓道之長也就可想而知,若說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難怪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地宮的洞室就在現在人造封土以南直達騎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