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3:41
眾所周知,在西周滅亡之後,便掀起瞭東周王朝的歷史序幕,東周分有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而春秋時期分有許多的諸侯國,諸侯與商人之間便是權利與資本的關系。因此,當時楚國的外交多少都在依賴著商人。
似乎那時候的外交傢即是現在所定義的縱橫傢,像蘇秦、張儀這樣的說客遊走於各國間。
畢竟缺乏自有財富的支撐,隻好擇木而棲,為人打工,也就成瞭附庸,落瞭俗套。哪裡能如子貢這般,即便在商不言商,去言政乃至從政,依然是一桿獨立挺拔的“木”。
春秋戰國時,商人從事外交的事例並不少。《左傳》中就有不少記載。
楚昭王當年被吳軍追捕,逃到隨國。小小的隨國居然敢藐視強大的吳軍,給予楚昭王政治避難。其中的原因,據說就是一位名為“爐金”的商人,曾在楚昭王兄長子期傢做過傢臣,主動出面斡旋。楚王脫難後,為瞭酬謝“爐金”,甚至考慮過請他出任特使。
諸侯與商人,權力與資本,在春秋戰國時代猶如水乳一般交融。在這個權力因受到制衡而不得不有所收斂的時代,資本與商人的個性都得到瞭充分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