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16:12
解放軍上將中的“蔣軍”將領有多少? 他們分別是解放前夕率部起義的原國民黨將領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他們都曾是蔣介石的愛將,都曾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也都曾率部起義,為共和國的誕生作出瞭歷史貢獻,並因此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明仁上將——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推崇備至的將軍
陳明仁(1903~1974年),字子良,洪源人,1924年春入廣州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11月19日轉黃埔軍校第1期,曾參加廣東革命政府兩次東征,官至國民黨兵團司令,被授予中將,1949年8月率部起義並加入解放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47年5月,林彪率領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夏季攻勢。從6月11日起,林彪率10餘萬人的大軍從西南北3面包圍位於長春和沈陽之間的戰略要地四平。當時,防守四平的國民黨軍隊隻有兩萬餘人,守城司令是國民黨軍的著名戰將陳明仁。
6月13日,林彪下令總攻已被炮火轟擊3天的四平。一場激烈的攻堅戰全面展開。四平路西已經全部被解放軍占領。陳明仁率領不足萬人的71軍殘部退守路東,繼續抵抗。解放軍的炮火向路東縱深猛轟,國民黨的空軍向路西狂轟濫炸,雙方陣地均成為一片火海。陳明仁的胞弟被解放軍俘虜,他的工事也全被炸平。
此時,如果林彪集中兵力集中炮火猛攻路東,也許能夠沖過路東將陳明仁活捉。但是,林彪此時被陳明仁的頑強防守所迷惑,竟然錯誤地以為陳明仁兵馬甚多,便分兵掃清四平外圍,放棄瞭正面進攻,結果給瞭陳明仁喘息的機會,使陳明仁很快地搶修瞭工事,配齊瞭彈藥。解放軍以重大的代價攻占瞭四平市街,但是突破口卻很小,大部隊沒能跟進。陳明仁下死命令集中全力爭奪突破口。他絕望地向沈陽的杜聿明發電告急,準備“以身殉國”。杜聿明則電令他不惜一切代價堅決頂住,援兵很快就到。國民黨派53軍、52軍、93軍和新6軍向四平挺進。此時解放軍如不撤退,將陷入兩面作戰的危險境地。林彪考慮再三,下令撤兵。四平街又回到陳明仁手中。國民黨4個軍與陳明仁在四平會師。此時的四平,硝煙彌漫,殘垣斷壁,死屍成堆,鮮血成河。
陳明仁在四平的頑強防守震動瞭全國。蔣介石欣喜若狂,大聲稱贊陳明仁:“奇跡,真是人間奇跡!陳明仁真是國傢棟梁、黃埔名將!”
在沈陽,國民黨幾十萬人的軍隊舉行祝捷大會。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把一枚青天白日勛章掛在陳明仁的胸前,並宣佈:陳明仁為國民黨陸軍第7兵團司令官,蔣介石還親自接見陳明仁和他的夫人。
1949年,他同國民黨元老程潛一起率部起義,為和平解放長沙作出瞭歷史貢獻。
1974年5月21日,陳明仁將軍在北京病逝。
陶峙嶽---曾參加過武昌起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原名陶紀常,字岷毓,曾用名陶鋤。1892年9月18日出生於湖南寧鄉縣仙鳳鄉。6歲入私塾讀書。1904年起先後就讀於長沙城南師范附屬小學、求忠中學,1907年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堂,開始瞭軍人生涯。1911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參加武昌起義。
1912年加入同盟會,並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隨校遷往北京。
1914年畢業後分到北京北苑陸軍第8師受訓,充任軍官候補生。
1915年春轉入保定陸軍官學校第6期學習,曾參加討袁護國運動。
1916年秋畢業後回到長沙,在湖南省督軍公署參謀處任上尉參謀。後任湘軍營長、團長,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和驅逐湖南督軍張敬堯的作戰。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獨立第2師第3旅任團長。
1927年3月參加會攻南京,任國民革命軍第40軍第3師副師長。4月代理南京衛戍司令。12月任第3師師長,參加瞭復克徐州之役。
1928年9月起任第8師旅長、副師長、師長,參加瞭蔣桂戰爭、蔣馮閻戰爭和對中央蘇區的歷次“圍剿”。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第76軍軍長兼第8師師長。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積極投身抗日戰爭。1937年9月率部由陜西經河南馳援上海,參加凇滬會戰。
1938年9月任第一戰區胡宗南部第1軍軍長。1940年夏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次年4月任第一戰區政治部主任兼陜西民眾動員指揮部參謀長。
1942年8月任第37集團軍總司令,次年秋調任河西警備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