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 上將中的將軍將領:有一人備受毛澤東推崇

2016-08-13 15:16:12

  1946年應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張治中之請,任新疆警備總司令、西北行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擁護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張,為穩定新疆局勢、緩和民族矛盾作出貢獻。同年夏協助張治中釋放關押在新疆監獄的一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並親自派人將他們護送到延安。

  1949年春曾采取拖延戰術,避免瞭駐疆部隊被調入關內參加內戰,並與新疆省主席包爾漢等人秘密進行和平解放新疆的準備。同年9月25日排除阻力,率駐新疆的10萬國民黨軍官兵通電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爾後積極進行宣慰工作,迅速平息騷亂事件,堅決鎮壓反動分子的破壞活動。

  10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為消除官兵的顧慮、維護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迎接人民解放軍入疆,發佈《告全疆將士書》,積極宣傳和平解放的重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

  1949年12月起義部隊整編後,先後任第22兵團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領導部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屯墾戈壁,揮汗荒原,創造出在戈壁灘上種植棉花、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建造城市等許多奇跡,使新疆逐漸走出落後貧困的古道,成為國內外聞名的農業示范區。

  1982年9月在90歲高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任。曾任湖南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55年獲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12月26日病逝於湖南長沙。

  董其武——支持臺抗日將士參加大陸閱兵

  董其武(1899-1989),國民黨陸軍中將;從1933年長城抗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2年間,他所屬的傅作義部隊對日進行大小戰役近300餘次。1936年,參與組織指揮綏遠抗戰,獲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率部轉戰平綏一線,並與八路軍緊密配合,參加瞭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等。1949年9月19日率綏遠軍政人員起義。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勛章。

  董百勝說,回望抗戰,國共兩黨都作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還表示非常支持臺灣抗日將士參加大陸閱兵。國共一同慶祝攜手奮戰的勝利,分享勝利的喜悅和光榮。

  董百勝從小聽父輩講述曾祖父的故事,得知許多董其武將軍親身參與創造的歷史。訪談期間,董百勝透露瞭北平和平解放後,董其武選擇堅持駐守綏遠、義不南撤的考慮。董其武從未把這一考慮公開,即使在他的回憶錄《戎馬春秋》也隻字未提。

  遺憾未能活捉板垣

  1937年抗日戰爭正式打響,董其武入晉作戰,並參與瞭抗戰初期華北方面的忻口戰役。這場戰役戰爭規模大,傷亡慘重,也是在此次戰役中,董其武在敵攻我守的膠著態勢中,釜底抽薪,出奇制勝地率領精銳部隊,於夜間奇襲搗毀瞭敵軍板垣指揮所。

  董其武時任35軍218旅旅長。發動偷襲前,董其武左臂中彈,血流不止。但他始終咬緊牙關不吭一聲,即使參謀發現,董也要求不要大驚小怪,並向旅部的人再三叮囑,不許聲張,以免影響軍心。也是在戰後董其武才得知,在其部襲擊指揮所時,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朱德領導的第十八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在敵後不斷襲擾敵人,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在董完成任務撤離時,八路軍夜襲陽明堡機場,焚毀敵機24架,消除瞭忻口上空威脅,耄耋之年的董其武在後來回憶,在繳獲的戰利品中,有板垣第五師團的,還有東條英機蒙疆兵團、鈴木旅團的,可見敵人投入兵力之多。然而受制於兵力不足,未能擴大戰果,活捉板垣,成為瞭董其武的一大憾事。

  董百勝曾到五原戰役的發生地,聆聽參戰老兵講解傅作義所部利用黃河解凍流凌,1940年圍困五原敵軍,一舉大勝的事跡。黃河在春分前後解凍流凌,此時泥漿泛濫,敵軍人馬輜重陷於河中,失去機械化機動能力。傅作義部隊利用此天時地利,上演瞭振奮人心的圍點打援戰役。

推薦

  盤點中國史上十大最牛逼的軍師:薑子牙位居榜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