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歷史:盤庚遷都對商朝的格局有什麼重大影響

2016-08-13 15:22:31

眾所周知,從商湯開始傳瞭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瞭改變當時 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那麼盤庚這次遷都對商朝的格局有什麼影響呢?接著往下看。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 都城一共搬遷瞭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遊常常鬧 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瞭,就不得不搬傢。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 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 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瞭想安定我們的國傢。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 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盤庚遷都的影響: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瞭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 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瞭復興的局面,以後 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瞭。到瞭近代,人們 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 墟”。

  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 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傢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 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 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 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 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個 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 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 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瞭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瞭大 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裡, 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祀祖先,也 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瞭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 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盤庚遷都,一度復興瞭商朝,使得殷商這個奴隸制國傢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放出瞭燦爛奪目的光彩,成瞭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史學傢通常以盤庚遷殷為界,把商代歷史分為前後兩期。盤庚遷殷後,發揚商湯的政治傳統,使商王朝再度興盛,出現瞭百姓安寧、諸侯皈依的局面,長期以來威脅著商北部、西部邊界的那些部族,也在商王朝的打擊下退縮、收斂,有的重又向商表示臣服。

  盤庚開創的中興局面,到瞭武丁時得到進一步發展。武丁對西方、北方的少數部族發動瞭一系列的征伐戰爭,消除瞭北方、西方的威脅,商的勢力范圍大大擴展。武丁以後,商王朝進入瞭一個持續發展的時期。

  在盤庚以後的二百多年間,商朝不僅不再有遷都之舉,而且創造瞭光輝燦爛的殷墟文明,給後人留下瞭寶貴的文化遺產。

相關推薦